第 27届华文佛学班 27th CDC
地点 Venue:慧严佛学会(新加坡)–TMBS (Singapore)
级别:成佛之道-高级班-Advanced Class
上课时间:-7.30pm-9.30pm
上课内容:-
课本:成佛之道厚宗法师科注本***请看下图备注(1)
7.30pm-9.30pm-第275页(庚一)- 第285页(戊一完毕)(散会、回家)
成佛之道偈颂 :
以诸胜解行 广集二资粮 经一无数劫 证入於圣位(续上星期偈颂)
初住极喜地 生诸如来家 断除三种结 施德最增胜
戒德满清净 名为离垢地
发光地忍胜 慧火除诸冥
进满修觉分 慧见无馀
难胜静虑胜 善达诸谛理
下图说明:白板通告-2013年03月11日(星期一):
下图说明:高级班期末考试范围于日期定于-2013年05月06日(星期一):
下载文件:
高级班-27届期末考试范围-Mid Year Exam Syllabus Q&A-Advanced Class.docx
高级班-27届期末考试范围-Mid Year Exam Syllabus Q&A-Advanced Class.pdf
下列说明:高级班期末考试范围:
27届期中考试范围(高级班下半年)考试日期:2013年05月06日(星期一)
考试时间:-7.30pm-9.30pm
这次考试的偈颂总共有52偈颂:-
(A)填充暗示
(B)问答题暗示
上半年学习偈颂 (8 Oct 2013- 19 Nov 2013)
01.明显无分别 及妙轻安乐 是道内外共 由观成差别
02.般若波罗蜜 最尊最第一 解脱之所依 诸佛所从出
03.现证由修得 修复由思闻 善友及多闻 实为慧所依 (A)
04.般若本无二 随机行有别 般若诸经论 於此最亲切
05.诸佛依二谛 为众生说法 依俗得真谛 依真得解脱
06.世俗假施设 名言识所识 名假受法假 正倒善分别
07.自性如何有 是观顺胜义
08.苦因於惑业 业惑由分别 分别由戏论 戏论依空灭
09.诸法因缘生 缘生无性空 空故不生灭 常住寂静相
10.法不自他生 不共不无因 观是法空性 一切本不生
11.我不即是蕴 亦复非离蕴 不属不相在 是故知无我
12.若无有我者 何得有我所 诸法性尚空 何况於彼我
下半年教导(7 Jan 2013-8
Apr 2013)
13.惑业由分别 分别由於心 心复依於身 是故先观身 (B)
14.无我无我所 内外一切离 尽息诸分别 是为契真实
15.真实无分别 勿流於邪计 修习中观行 无自性分别 (A)
16.以无性正见 观察及安住 止观互相应 善入於寂灭
17.善哉真般若 善哉真解脱 依无等圣智 圆满诸功德
18.法性本无二 随机说成异 了义不了义 智者善抉择
19.诸法从缘起 缘起无性空 空故从缘起 一切法成立 现空中道义 如上之所说
20.一切法无性 善入者能入 或五事不具 佛复解深密
21.或是无自性 或是自相有
22.缘起自相有 即虚妄分别 依识立缘起 因果善成立
23.心外法非有 心识理非无 达无境唯识 能入於真实
24.或以生灭法 缚脱难可立 畏於无我句 佛又方便摄
25.甚深如来藏 是善不善因
26.无始习所熏 名为阿赖耶 由此有生死 及涅盘证得
27.佛说法空性 以为如来藏 真如无差别 勿滥外道见 (A)
28.方便转转胜 法空性无二 智者善贯摄 一道一清净
29.成熟众生道 佛说以四摄 布施及爱语 利行与同事
30.初修菩提心 习行十善业 成就心不退 入於大乘道
31.以诸胜解行 广集二资粮 经一无数劫 证入於圣位
32.初住极喜地 生诸如来家 断除三种结 施德最增胜 (B)
33.戒德满清净 名为离垢地 (A)
34.发光地忍胜 慧火除诸冥(A)
35.进满修觉分 慧见无馀
36.难胜静虑胜 善达诸谛理
37.第六现前地 慧胜住灭定 佛法皆现见 缘起真实性
38.常寂常悲念 胜出於二乘
39.远行於灭定 念念能起入 方便度炽然 二僧只劫满
40.进入不动地 无相无功用 尽断三界惑 大愿极清净 以如幻三昧 三有普现身
41.善慧无碍解 圆净一切力
42.第十法云地 诸佛光灌顶 智增澍法雨 长善如大云
43.菩萨所修道 三只历十地 顿入与渐入 随机有差别
44.三僧只劫满 登於妙觉地
45.佛身最寂灭 平等无分别 如彼摩尼珠 妙用利群生
46.法性所流身 念念现一切 佛事菩萨事 二乘众生事
三世尽十方
依正悉无碍 於一现一切 一切入於一
47.十力四无畏 十八不共法 大悲三不护 妙智佛功德 (A)
48.佛住於净土 十八事圆满 与诸菩萨众 受用於法乐
49.诸法真实义 及证真实慧 无变异差别 是故无别乘
50.佛得不动身 悲愿化三有 示净或示秽 咸令入涅盘
51.为除众疲乏 化作可爱城 终示真实相 故唯一佛乘
52.一切诸善法 同归於佛道 所有众生类 究竟得成佛
备注(1)下图说明:这就是我们的高级班所用的厚宗法师科注本(原著:印顺法师)
戊二∶ 以诸胜解行,广集二资粮;经一无数劫,证入於圣位。
修习信心成就,进入十住的第一住──发心住,从此一定进修大乘道。依一般的根性说,到这,菩萨道已有了一定的时限,已进入三大无数劫的开端。这里面,经说有三十位。(1)十住∶一、发心住;二、治地住;三、修行住;四、生贵住;五、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2)十行∶一、欢喜行;二、饶益行;三、无恚恨行;四、无尽行;五、离痴乱行;六、善现行;七、无著行;八、尊重行;九、善法行;十、真实行。(3)十回向∶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不坏回向;三、等一切佛回向;四、至一切回向;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如相回向;九、无缚无著解脱回 向;十、法界无量回向。这三阶三十位,总称为胜解行地。因为这还没有现证法性,而是「以诸胜解」来修「行」。在这三十位中,「广」修六度,四摄,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都是广大无边,所以也叫『资粮位』。这三十位的进修,一共要「经」历「一」大「无数劫」的漫长时间,才能圆满,而进到能「证入於」无漏现行的「圣位」──欢喜地。
这三阶位,依《菩萨本业璎珞经》说∶十住著重於空性胜解的修习成就,安住胜义;十行著重在观即空的假名有,以大悲心利益众生;十回向著重在空假平等的观慧。在十回向终了时,随顺有部,瑜伽的学者,安立『暖、顶、忍、世第一法』的现观次第,名为四加行,所以又别开为『加行位』。修菩萨行的,是利他为先,所以这三十位(十信位也如此)菩萨,多在人间为政治领袖,施行仁政来普利人群。以功德的大小,而有国王大小的分别。十善菩萨,多为小国王,及以武力统一来施行仁政的铁轮王。十住菩萨,多做统一二洲的铜轮王。十行菩萨,多做统一三洲的银轮王。十回向菩萨,多做统一四洲,不依武力的金轮王。其实,修习十信而失败了的,名为败坏菩萨,也多数感报为国王,施行利人的善政。所以初学大乘菩萨道的,多在人间,不废人间的正法。等到证入圣位,这才遍处人天,随感而应化呢!
快读快记;其它版本精进随喜复习:-
戊二、胜解行位
以诸胜解行,广集二资粮;经一无数劫,证入于圣位。
一、发心住菩萨
1、成就菩提心不退,不再退转而入于大乘道的初阶──发心住。
2、修习信心成就,进入十住的第一住(发心住),从此一定进修大乘道。依一般的根性说,到这,菩萨道已有了一定的时限,已进入三大无数劫的开端。
二、十住、十行、十回向
1、十住:
(1)发心住(2)治地住(3)修行住(4)生贵住(5)方便具足住
(6)正心住(7)不退住(8)童真住(9)法王子住(10)灌顶住
※重于空性胜解的修习成就,安住胜义。
2、十行:
(1)欢喜行(2)饶益行(3)无恚恨行(4)无尽行(5)离痴乱行
(6)善现行(7)无着行(8)尊重行(9)善法行(10)真实行
※重于观即空的假名有,以大悲心利益众生。
3、十回向: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2)不坏回向(3)等一切佛回向
(4)至一切回向(5)无尽功德藏回向(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8)如相回向(9)无缚无着解脱回向
(10)法界无量回向
※重于空假平等的观慧。
三、「胜解行位」或「资粮位」
1、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阶三十位,总称为「胜解行地」。因为这还没有现证法性,而是以诸胜解来修行。
2、在这三十位中,广修六度、四摄,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都是广大无边,所以也叫「资粮位」。
3、这三十位的进修,一共要经历一大无数劫的漫长时间,才能圆满,而进到能证入于无漏现行的圣位──欢喜地。
4、在十回向终了时,随顺有部、瑜伽的学者,安立『暖、顶、忍、世第一法』的现观次第,名为四加行,所以又别开为『加行位』。
四、初学大乘菩萨道的,多在人间。
1、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位(十信位也如此)菩萨,多在人间为政治领袖,施行仁政来普利人群。
2、以功德的大小,而有国王大小的分别。
十善菩萨,多为小国王,及以武力统一来施行仁政的铁轮王。
十住菩萨,多做统一二洲的铜轮王。
十行菩萨,多做统一三洲的银轮王。
十回向菩萨,多做统一四洲,不依武力的金轮王。
3、修习十信而失败了的,名为败坏菩萨,也多数感报为国王,施行利人的善政。所以初学大乘菩萨道的,多在人间,不废人间的正法。等到证入圣位,这才遍处人天,随感而应化呢!
戊三、十地位
戊三
己一∶ 初住极喜地,生诸如来家,断除三种结,施德最增胜。
菩萨因地中,已现证法性的,有十地,也叫十住地。「初住」地,名为「极喜地」,也译作欢喜地。地是能生功德意思;现证法性的,依法性能生种种无漏功德(所以也叫法界),如依地而生草木珍宝一样。初地,是菩萨入见道的位次,现证法性。菩提心与法性相应,名胜义菩提心。分证了无上菩提,所以也可称为(分证)成佛了。那时,欢喜已极,如初得定的,也欢喜踊跃一样。菩萨初证圣性,得到了从来未有的出世心,尝到了从来未有的离系乐,观察如来所有的一切功德,自己都有分,能得能成,所以得到无比的欢喜。由於通达法空性,也不再有「不活畏,恶名畏,死畏,堕恶道畏,大众威德畏』了
。进入初地的,名为「生诸如来家」。如来是一切佛;菩萨以智度为母,方便 为父,分证了佛法身。从此能荷担佛的家业,绍隆佛种不断,真是佛子,所以说生如来家。凡是证法性的,就能断烦恼。初地菩萨所断的,是见道所断的一切烦恼障,扼要的说∶「断除三种结」──身见,戒禁取,疑。中观者说∶我执法执,都是烦恼障,是大小二乘所共断的。差别是∶声闻直观无我无我所,断惑证真,不一定深观法空,所以不能断除习气──所知障。而菩萨是∶初学就胜解法空性,深细抉择,後观无我无我所而证入法空性。所以也断三结,而且能渐断习气,习气净尽就成佛了。约所修的菩萨行来说,当然是自利利他,广修六度,四摄,无边法门。但经中约特胜的意思说,初地菩萨的布「施」功「德,最」为「殊胜」,也称为布施波罗蜜多圆满,初地菩萨是没有一样不能舍的。一地一地的功德,非常广大,如《十地经》等详说。龙树菩萨曾略摄初地的功德说∶『初地名欢喜,於中喜希有;由三结灭尽,及生在佛家。因此地果报,现前修施度,於百佛世界,不动得自在。於剡浮等洲,为大转轮王;於世间恒转,宝轮及法轮』。
快读快记;其它版本精进随喜复习:
【初地】
初住极喜地,生诸如来家,断除三种结,施德最增胜。
一、菩萨因地中,已现证法性的,有十地,也叫十住地。初住地,名为极喜地,也译作欢喜地。「地」是能生功德意思;现证法性的,依法性能生种种无漏功德(所以也叫法界),如依地而生草木珍宝一样。(华严十地)
二、初地,是菩萨入见道的位次,现证法性。菩提心与法性相应,名胜义菩提心。分证了无上菩提,所以也可称为(分证)成佛了。那时,欢喜已极,如初得定的,也欢喜踊跃一样。
三、菩萨初证圣性,得到了从来未有的出世心,尝到了从来未有的离系乐,观察如来所有的一切功德,自己都有分,能得能成,所以得到无比的欢喜。
四、由于通达法空性,也不再有五畏:「不活畏,恶名畏,死畏,堕恶道畏,大众威德畏」。
五、进入初地的,名为「生诸如来家」。菩萨以智度为母,方便为父,分证了佛法身。从此能荷担佛的家业,绍隆佛种不断,真是佛子,所以说生如来家。
六、凡是证法性的,就能断烦恼。初地菩萨所断的,是见道所断的一切烦恼障,扼要的说:断除三种结:身见,戒禁取,疑。
中观者说:我执法执,都是烦恼障,是大小二乘所共断的。差别是:
1、声闻:直观无我无我所,断惑证真,不一定深观法空,所以不能断除习气──所知障。
2、菩萨:初学就胜解法空性,深细抉择;后观无我无我所而证入法空性。所以也断三结,而且能渐断习气,习气净尽就成佛了。
七、约所修的菩萨行来说,当然是自利利他,广修六度,四摄,无边法门。但经中约特胜的意思说,初地菩萨的布施功德,最为增胜,也称为布施波罗蜜多圆 满,初地菩萨是没有一样不能舍的。一地一地的功德,非常广大,如《十地经》等详说。龙树菩萨曾略摄初地的功德说:『初地名欢喜,于中喜希有;由三结 灭尽,及生在佛家。因此地果报,现前修施度,于百佛世界,不动得自在。于剡浮等洲,为大转轮王;于世间恒转,宝轮及*轮』。
己二∶ 戒德满清净,名为离垢地。
第二地菩萨,在十波罗蜜多中,戒波罗蜜多偏胜,持「戒」功「德」,圆「满清净」。戒就是十善行,如《十地经》说∶二地菩萨,自修十善,也教人修十善。以大乘心行来广行十善,达到身口意业的圆满清净,不再如初地那样,还有微细误犯的戒垢,所以「名为离垢地」。
快读快记;其它版本精进随喜复习:
【二地】
戒德满清净,名为离垢地。
一、第二地菩萨:离垢地
二、在十波罗蜜多中,「戒波罗蜜多」偏胜,持戒功德,圆满清净。戒就是十善行,如《十地经》说:二地菩萨,自修十善,也教人修十善。
三、以大乘心行来广行十善,达到身、口、意业的圆满清净,不再如初地那样,还有微细误犯的戒垢,所以名为「离垢地」。
己三∶ 发光地忍胜,慧火除诸冥。
在说明地地进修的功德中,有两项进修历程,调和在一起。约十地修十波罗蜜多来说,前六地是施,戒,忍,勤,定,慧。但还有是∶初二三地,修布施,戒善,禅定,这是以大乘心行,来修共五乘的世间善法。四五六地,修三十七道品,四谛,缘起,这是以大乘心行,来修共三乘的出世善法。这样,三四五的修道项目,就小有出入了。这只是为了安立十地阶位,而作的善巧说明,其实是每一地都圆修一切法门的。所以这小小出入,不关大旨。
初地──布施胜┅┅┅修布施 二地──持戒胜┅┅┅修十善三地──忍辱胜┅┅┅修禅定四地──精进胜┅┅┅修道品五地──禅定胜┅┅┅修四谛六地──般若胜┅┅┅修缘起
第三是「发光地」,在十度中,「忍」波罗蜜多偏「胜」,圆满。为什麽叫发光?因为第三地菩萨,勤求佛法,得闻持陀罗尼,能受持一切佛法。又勤修定学──四禅,四无色定,四无量定。由於闻法及修定,「慧」力增胜,「火」一样的光芒焕发,能「除诸冥」暗。如受持佛法,於佛法的不明,就去除了。入了深定,那邪贪,邪嗔,邪痴等暗蔽,也不会再起,心光更明净了。
快读快记;其它版本精进随喜复习:
【三地】
发光地忍胜,慧火除诸冥。
一、第三地菩萨:发光地
二、在十度中,「忍波罗蜜多」偏胜、圆满
三、为什么叫发光?因为第三地菩萨,勤求佛法,得「闻持陀罗尼」,能受持一切佛法。又勤修定学──四禅、四无色定、四无量定。
四、由于「闻法」及「修定」,慧力增胜,火一样的光芒焕发,能除诸冥暗。
1、闻法:受持佛法,去除佛法的不明,故名「发光地」。
2、修定:入了深定,那邪贪、邪瞋、邪痴等暗蔽,也不会再起,心光更明净了。
五、在说明地地进修的功德中,有两项进修历程,调和在一起。
1、约十地修十波罗蜜多来说,前六地是施、戒、忍、勤、定、慧。
2、但还有是:
◎初、二、三地,修布施、戒善、禅定,这是以大乘心行,来修共五乘的世间善法。
◎四、五、六地,修三十七道品、四谛、缘起,这是以大乘心行,来修共三乘的出世善法。
这样,三、四、五的修道项目,就小有出入了。这只是为了安立十地阶位,而作的善巧说明,其实是每一地都圆修一切法门的。所以这小小出入,不关大旨。
(约六度) (约五乘、三乘)
初地──布施胜………修布施
二地──持戒胜………十善 共五乘的世间善法
三地──忍辱胜………修禅定
四地──精进胜………修(三十七)道品
五地──禅定胜………修四谛 共三乘的出世善法
六地──般若胜………修缘起
己四∶ 进满修觉分, 慧见无馀。
第四地菩萨,约修十波罗蜜多说,精「进」波罗蜜多圆「满」了。约四五六地修共三乘法来说,是「修」习三十七「觉分」。因为精勤的修习觉分,火
「焰」似的慧「光」,炽盛起来,依我「见」而来的著我,著法,种种爱著,都如火烧薪一样,「无馀」永灭,所以叫焰慧地。
快读快记;其它版本精进随喜复习:
【四地】
进满修觉分,焰慧见无余。
一、第四地菩萨:焰慧地
二、约修十波罗蜜多说,「精进波罗蜜多」圆满了。
三、约四、五、六地修共三乘法来说,是修习三十七觉分(约修共三乘圣法说)。因为精勤的修习觉分,火焰似的慧光,炽盛起来,依「我见」而来的着我、着法,种种爱着,都如火烧薪一样,无余永灭,所以叫焰慧地。
己五∶ 难胜静虑胜,善达诸谛理。
第五地名「难胜」地。约修十波罗蜜多说,「静虑」波罗蜜多偏「胜」圆满了。约修共三乘圣法说,能「善」巧通「达诸谛理」──四谛,二谛等。为什麽叫难胜呢?这是经过最极艰难才能够到达的。到达什麽呢?从前,初地现证法空性时,尽灭一切戏论相,所以说∶『般若波罗蜜,能灭诸邪见烦恼戏论,将至毕竟空中』。等到从证真定而起时,有相又来了。或是无分别後得智,或是善分别慧,所以说∶『方便将出毕竟空』;净佛世界成就众生。那时,虽说能了知诸行如幻,其实是依胜解力,而不是如实现见的。因为在所知境上,似有实性──戏论相,还是一样的现前,不过经过般若的现证空性,依性空慧的馀力,能了解是无性如幻而已。这可以举例说∶如仰观天上的『云驶月运』,知道是浮云的移动,而不是明月的推移。但根识的感官经验上,还是月 [P406] 亮在动,不过经意识的判定,知道是云动而已。五地以前的菩萨心境,也是那样,见性空时,离一切相,不见一切法。等到了达法相时,又离去空性的证知了。一直是这样的空有不并,互相出没。由於性空慧的不断修证,般若力更强,这才能在现见一切有法时,离去那戏论的实有相,真的能双照极无自性的幻有,与幻有的无自性空。这才真是真俗无碍,空有不二。这是经无限的修习而到达的,所以叫难胜。以前初地的现证空性,是凡圣关;现在又通过第二关,可说是大小关。因为现证空有不二,才不会於生死起厌离想,於涅盘起欣乐想;真的能不住生死,不住涅盘,超出了小乘圣者的心境。
快读快记;其它版本精进随喜复习:
【五地】
难胜静虑胜,善达诸谛理。
一、第五地菩萨:难胜地
二、约修十波罗蜜多说,「静虑波罗蜜多」偏胜圆满了。
三、约修共三乘圣法说,能善巧通达诸谛理──四谛、二谛等。
四、为什么叫难胜呢?这是经过最极艰难才能够到达的。
到达什么呢?
从前,初地现证法空性时,尽灭一切戏论相,所以说:『般若波罗蜜,能灭诸邪见烦恼戏论,将至毕竟空中』。
等到从证真定而起时,有相又来了。或是无分别后得智,或是善分别慧,所以说:『方便将出毕竟空』;净佛世界成就众生。
那时,虽说能了知诸行如幻,其实是依胜解力,而不是如实现见的。因为在所知境上,似有实性──戏论相,还是一样的现前,不过经过般若的现证空性,依性空慧的余力,能了解是无性如幻而已。
这可以举例说:如仰观天上的『云驶月运』,知道是浮云的移动,而不是明月的推移。但根识的感官经验上,还是月亮在动,不过经意识的判定,知道是云动而已。
五地以前的菩萨心境,也是那样,见性空时,离一切相,不见一切法。等到了达法相时,又离去空性的证知了。一直是这样的空有不并,互相出没。由于性空 慧的不断修证,般若力更强,这才能在现见一切有法时,离去那戏论的实有相,真的能双照极无自性的幻有,与幻有的无自性空。这才真是真俗无碍,空有不二。这 是经无限的修习而到达的,所以叫难胜。
五、以前初地的现证空性,是「凡圣关」;现在(第五地)又通过第二关,可说是「大小关」。因为现证空有不二,才不会于生死起厌离想,于涅槃起欣乐想;真的能不住生死、不住涅槃,超出了小乘圣者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