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严佛学会 The Mahaprajna Buddhist Society
第 27届华文佛学班 27th CDC
地点 Venue:慧严佛学会(新加坡)–TMBS (Singapore)
级别:成佛之道-高级班-Advanced Class
上课时间:-7.30pm-9.30pm
上课内容:-
课本:成佛之道厚宗法师科注本***请看下图备注(1)7.30pm-8.30pm-第265页(丁一)- 第268页(乙三完毕)(下课休息十分钟)
8.40pm-9.30pm-第268页(丁一)-第275页(巳二)(散会、回家)
成佛之道偈颂 :
成熟众生道 佛说以四摄 布施及爱语 利行与同事 初修菩提心 习行十善业 成就心不退 入於大乘道
以诸胜解行 广集二资粮 经一无数劫 证入於圣位 (下星期待续)
下图说明:白板通告-2013年03月04日(星期一):
备注(1)下图说明:这就是我们的高级班所用的厚宗法师科注本(原著:印顺法师)
丁二∶ 成熟众生道,佛说以四摄∶布施及爱语,利行与同事。
在菩提道中,自成熟佛道的六波罗蜜多,已经说过。说到「成熟众生」的利他「道,佛说」要「以四摄」来摄化众生。四摄,是四种摄受众生的方法。在家或出家的,无论是家庭,社会,国家,或在僧团中,在信徒中,要集成群的关系,起著领导作用,得到大众的信任,肯接受教化,见於实行,就决不能离开这四摄。四摄本为共世间的,世间的领导者,都不能离四摄的原则。菩萨是以利他为先的,自然更需要四摄。从大乘的四摄利他,可知大乘的利他,是要有『同愿同行』,而菩萨处於领导的地位。
四摄中,一、「布施」∶给以物质的利益,是摄受众生的要诀。无论怎样凶猛的兽类,天天喂他吃,他也会听从你。外道们以救济物资,医药等来引诱,得到信徒增加的效果,也就是合於布施的原则。所以菩萨的六度,以布施为第一。二、「爱语」∶和乐的容貌,诚恳的态度,这是谈话所应有的态度。所 [P397] 说的话,或是世间善法,或是出世间的善法,总要使对方知道是为了他的利益。那就是呵责他,也会乐意接受的。这里面,需要谈话的技巧。三、「利行」
∶对他说的,要他做的,要能适合实情,使他得利益,於佛法中增长功德。所以凡是不合需要,不是他所希望,不是他所能作的,虽是善法善事,也常会使他离心。四、「同事」∶要与他作同样的事。长官与士兵同甘苦,就能得兵士的爱护与尽力,这就是同事摄的一例。从前丛林里,住持与大众,过一样的生活∶过堂(吃饭),上殿,坐香,出坡,一律平等,所以能统理大众,一切无碍。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善知识们都以自己所行的法门教他修学。自己所行的,与教人的不一致,这怎能得人信任服从呢?总之,菩萨是依此四摄去行,所以为众生导首,利益众生。
丁二、别述
成熟众生道,佛说以四摄:布施及爱语,利行与同事。
成熟众生道,佛说以四摄:布施及爱语,利行与同事。
1、六波罗蜜──自成熟佛道
2、四摄法───成熟众生、摄化众生的利他道
1、布施:给以物质的利益,是摄受众生的要诀。无论怎样凶猛的兽类,天天喂他吃,他也会听从你。外道们以救济物资,医药等来引诱,得到信徒增加的效果,也就是合于布施的原则。所以菩萨的六度,以布施为第一。
利益事者,所谓四摄法。
(1)以财施、法施二种摄取众生。
(2)爱语有二种:一者随意爱语;二者随其所爱法为说。
是菩萨未得道,怜愍众生,自破憍慢,随意说法。
若得道,随所应度法为说:高心富人为赞布施,是人能得他物利名声福德故;若为赞持戒,毁呰286破戒,则心不喜乐;如是等,随其所应而为说法。
(3)利益亦有二种:
一者、今世利、后世利,为说法以法治生,勤修利事。
二者、未信教令信,破戒令持戒、寡识令多闻、不好施者令布施、痴者教智慧,如是等以善法利益众生。
(4)同事者,菩萨教化众生,令行善法,同其所行;菩萨善心,众生恶心,能化其恶,令同己善。
丙三
丁一
戊一∶ 初修菩提心,习行十善业;成就心不退,入於大乘道。
菩萨修学的法门,以菩提心为本,三心相应,修六度,四摄。由浅而入深,所以经论安立行位次第。如前颂所说∶『渐历於诸地』,现在来作一简略的
叙述。
发心修学大乘菩提道的,最「初」应发愿菩提心,「修菩提心」而使他成就。能常念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真的造次颠沛不离,不再退失。在行菩提心的修学中,就是受菩萨戒,修「习」奉「行十善业」。这是大乘常道,以人乘行入大乘,悲增上菩萨的风格。依经说∶初学时,名十信菩萨,也叫十善菩萨。修习十心──信心,精进心,念心,定心,慧心,施心,戒心,护心,愿心,回向心∶这是以修习大乘信心(菩提心)为主的。但起初,『经十千劫行十善行,有退有进,譬如轻毛,随风东西』(112)。如一直进修不退,那末经十千劫,就能「成就」菩提「心不退」,不再退转而「入於大乘道」的初阶──发心住。修习信心,要以十善,六度等来使他成就。修习信心成就,如颂说∶『清净增上力,坚固心升进,名菩萨初修,无数三大劫』。但信心修习成就,也不太容易。为了维护初学而心性怯弱者的信心,佛说易行道方便,不妨往生净土,等忍力成就,再修成熟众生的广大难行。或劝修天色身,成持明仙人再说
。有的受不了生死道长,众生性多,佛德难思,而忘失菩提心的,佛就为说化城,让他作有限修行,小小休息,再来回入大乘。这些,都是在初学大乘,而没有成就以前,别出的善巧方便。
戊一、十信位
初修菩提心,习行十善业;成就心不退,入于大乘道。
发心修学大乘菩提道的,最初应发愿菩提心,修菩提心而使他成就。能常念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真的造次颠沛不离,不再退失。
└ 行菩提心--慈悲--受菩萨戒,修十善行
胜义菩提心── 证菩提心──智慧─-菩提心与法性相应,离言绝相
(智菩提心)
有了信愿,还要能够实行。所以其次便是行菩提心,这主要是指受持菩萨戒法,菩萨戒一名菩萨学处,包括了一切自利利他大行,菩萨即以此无边戒行,实行菩萨道。
此愿行二种菩提心,还是有漏心行,不出世间,故统名世俗菩提心。
由此而更进一层的,名胜义菩提心,是大乘行者悟入无生法忍,证到真如实相。这真实智境,没有时空相,没有青黄赤白相,没有心识相,经中常说为不生不灭,非有非无,非此非彼,不可说,不可念等。
世俗菩提心着重悲愿,胜义菩提心,能不离悲愿而得智慧的现证。也可以说愿菩提心重于起信发愿,行菩提心重于从事利他,胜义菩提心重于般若证理。这样,菩提心统摄着信愿,大悲、般若,确乎摄持了大乘的心要。
1、依经说:初学时,名十信菩萨,也叫十善菩萨。修习十心──
(1)信心,(2)精进心,(3)念心,(4)定心,(5)慧心,(6)施心,(7)戒心,(8)护心,(9)愿心,(10)回向心:这是以修习大乘信心(菩提心)为主的。
2、但起初,『经十千劫(或一万劫)行十善行,有退有进,譬如轻毛,随风东西』。如一直进修不退,那么经十千劫,就能成就菩提心不退,不再退转而入于大乘道的初阶──发心住。
3、修习信心,要以「十善、六度」等来使他成就。修习信心成就,如颂说:『清净增上力,坚固心升进,名菩萨初修无数三大劫』。
4、但信心修习成就,也不太容易。为了维护初学而心性怯弱者的信心,
佛说易行道方便,不妨往生净土,等忍力成就,再修成熟众生的广大难行。
或劝修天色身,成持明仙人再说。
有的受不了生死道长,众生性多,佛德难思,而忘失菩提心的,佛就为说化城,让他作有限修行,小小休息,再来回入大乘。
这些,都是在初学大乘,而没有成就以前,别出的善巧方便。
依天乘行回入大乘
净土行者,往生净土
方便道(回入)
秘密行者,修天色身
依声闻行回入大乘
先修二乘行,再回心向佛道
依人乘行直入大乘
发菩提心,修十善、六度
正常道(直入)
戊二∶ 以诸胜解行,广集二资粮;经一无数劫,证入於圣位。
修习信心成就,进入十住的第一住──发心住,从此一定进修大乘道。依一般的根性说,到这,菩萨道已有了一定的时限,已进入三大无数劫的开端。这里面,经说有三十位。(1)十住∶一、发心住;二、治地住;三、修行住;四、生贵住;五、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2)十行∶一、欢喜行;二、饶益行;三、无恚恨行;四、无尽行;五、离痴乱行;六、善现行;七、无著行;八、尊重行;九、善法行;十、真实行。(3)十回向∶一、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二、不坏回向;三、等一切佛回向;四、至一切回向;五、无尽功德藏回向;六、随顺平等善根回向;七、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八、如相回向;九、无缚无著解脱回
向;十、法界无量回向。这三阶三十位,总称为胜解行地。因为这还没有现证法性,而是「以诸胜解」来修「行」。在这三十位中,「广」修六度,四摄,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都是广大无边,所以也叫『资粮位』。这三十位的进修,一共要「经」历「一」大「无数劫」的漫长时间,才能圆满,而进到能「证入於」无漏现行的「圣位」──欢喜地。
这三阶位,依《菩萨本业璎珞经》说∶十住著重於空性胜解的修习成就,安住胜义;十行著重在观即空的假名有,以大悲心利益众生;十回向著重在空假平等的观慧。在十回向终了时,随顺有部,瑜伽的学者,安立『暖、顶、忍、世第一法』的现观次第,名为四加行,所以又别开为『加行位』。修菩萨行的,是利他为先,所以这三十位(十信位也如此)菩萨,多在人间为政治领袖,施行仁政来普利人群。以功德的大小,而有国王大小的分别。十善菩萨,多为小国王,及以武力统一来施行仁政的铁轮王。十住菩萨,多做统一二洲的铜轮王。十行菩萨,多做统一三洲的银轮王。十回向菩萨,多做统一四洲,不依武力的金轮王。其实,修习十信而失败了的,名为败坏菩萨,也多数感报为国王,施行利人的善政。所以初学大乘菩萨道的,多在人间,不废人间的正法。等到证入圣位,这才遍处人天,随感而应化呢!
以诸胜解行,广集二资粮;经一无数劫,证入于圣位。
1、成就菩提心不退,不再退转而入于大乘道的初阶──发心住。
2、修习信心成就,进入十住的第一住(发心住),从此一定进修大乘道。依一般的根性说,到这,菩萨道已有了一定的时限,已进入三大无数劫的开端。
(1)发心住(2)治地住(3)修行住(4)生贵住(5)方便具足住
(6)正心住(7)不退住(8)童真住(9)法王子住(10)灌顶住
※重于空性胜解的修习成就,安住胜义。
(1)欢喜行(2)饶益行(3)无恚恨行(4)无尽行(5)离痴乱行
(6)善现行(7)无着行(8)尊重行(9)善法行(10)真实行
※重于观即空的假名有,以大悲心利益众生。
(1)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2)不坏回向(3)等一切佛回向
(4)至一切回向(5)无尽功德藏回向(6)随顺平等善根回向
(7)随顺等观一切众生回向(8)如相回向(9)无缚无着解脱回向
(10)法界无量回向
※重于空假平等的观慧。
1、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阶三十位,总称为「胜解行地」。因为这还没有现证法性,而是以诸胜解来修行。
2、在这三十位中,广修六度、四摄,积集福德、智慧二种资粮,都是广大无边,所以也叫「资粮位」。
3、这三十位的进修,一共要经历一大无数劫的漫长时间,才能圆满,而进到能证入于无漏现行的圣位──欢喜地。
4、在十回向终了时,随顺有部、瑜伽的学者,安立『暖、顶、忍、世第一法』的现观次第,名为四加行,所以又别开为『加行位』。
1、十住、十行、十回向这三十位(十信位也如此)菩萨,多在人间为政治领袖,施行仁政来普利人群。
2、以功德的大小,而有国王大小的分别。
十善菩萨,多为小国王,及以武力统一来施行仁政的铁轮王。
十住菩萨,多做统一二洲的铜轮王。
十行菩萨,多做统一三洲的银轮王。
十回向菩萨,多做统一四洲,不依武力的金轮王。
3、修习十信而失败了的,名为败坏菩萨,也多数感报为国王,施行利人的善政。所以初学大乘菩萨道的,多在人间,不废人间的正法。等到证入圣位,这才遍处人天,随感而应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