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严佛学会 The Mahaprajna Buddhist Society
第 27届华文佛学班 27th CDC
地点 Venue:慧严佛学会(新加坡)–TMBS (Singapore)
级别:成佛之道-高级班-Advanced Class
上课时间:-7.30pm-9.30pm
上课内容:-
课本:成佛之道厚宗法师科注本***请看下图备注(1)
7.30pm-8.30pm-第196页(壬三)- 第198页(壬二完毕)(下课休息十分钟)
8.40pm-9.30pm-第199页(辛三)-第202页(壬二完毕)(散会、回家)
成佛之道偈颂 :
诸法因缘生 缘生无性空 空故不生灭 常住寂静相(续上星期偈颂)
法不自他生,不共不无因;观是法空性,一切本不生。
我不即是蕴,亦复非离蕴,不属不相在,是故知无我。(下星期待续)
下图说明:白板通告-2012年11月12日(星期一):
备注(1)下图说明:这就是我们的高级班所用的厚宗法师科注本(原著:印顺法师)
下图说明:(1)道德兄,辛苦了,三年来的音响都靠您不辞劳苦,风雨不改地为我班准时上下课备好音响系统。今天师父一句,音响好像不太理想,您下课休息就不停试音改进,务必让大伙儿听见清晰的声音;听闻厚宗法师开示。感恩!!!谢谢您。。。(2)今天有庆生会,班委至正忙着把收集好的供养,递交给正副班长。班委们,大家也辛苦了。。。
下图说明:皮肤问题与保养讲座2012年11月24日(星期六) 傍晚7点*慧严佛学会4楼持戒室:
<Health Talk on Skin Problem and Caring
Method Date:24th Nov 2012 (Saturday)7pm
4th floor-TMBS Precept Room>
下图说明:捐血运动2012年12月2日(星期日) 早上10点至下午4点:
<Blood
Donation Drive :2nd Dec 2012 (Sunday)10am to
4pm>
偈颂
:诸法因缘生,缘生无性空;空故不生灭,常住寂静相。
庚三
辛一
壬一∶ 诸法因缘生,缘生无性空;空故不生灭,常住寂静相。
分别心所现起的,有实在感的境相,为什麽知道是戏论,与实际不相符合呢?因为如一切是实在的,就与现实经验不相符,而且怎麽也不能证实他是实在的。关於这,佛开示『缘起法』,说明了「诸法」──外而器界,内而身心;大至宇宙,小到微尘,都从「因缘生」的。换句话说,不论是什麽,都不是自己如此,而是为因缘关系所决定的。也就是,一切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我们如离了这现实经验的一切,因果法则,那就什麽也无从说起,更不要说论证诸法的真相了。一切从因缘生的,无论是前後关系的因缘生,或同时关系的因「缘生」,就可知诸法是「无性」的。无性,就是无自性。自性,这一名词,有自有自成的意义。实在的,应该是不依他而自有的,也应该是独存的。因为,如依他因缘,就受因缘所决定,支配,不能说自己如此,与他无关了。实有而自有的,独存的,也应该是常在的。因为,离去了因缘,就不能从自体而说明变化。假使说∶自身有此变化可能性,那自身就不是单一性的自体,而有相对的矛盾性,这应该是因缘所起,而不是自性有了。观一切法是缘起的存在,所以不能是自有的,独存的,常在的,也就决非如分别心所现那样的实在性。无自性而现为自性有,所以是戏论惑乱。是戏论有,也就可知是无自性的;无自性的,佛就称之为「空」。空与无,在中国文中也许有点类似,但梵文是不同的。无是没有;空不是什麽都没有,而是说自性不可得,无自性的。自性不可得的一切法,只是世俗的施设有
──假名有,空是不碍於假名有的∶空的,所以是假名有的,因缘生的;因缘生的假名有,所以知道是无性空的。缘起观,无性观,空观,假名观,是同一的不同观察,其实是一样的。所以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59)。
依此观察∶世俗假施设的一切,是这样的有了,无了,生了,灭了,前後延续,展转相关,成为现实的一切。透过无性空而深观一切法的底里时,知道这是无性的假有;有无,生灭,并没有真实的有无,生灭。尽管万化的生生灭灭,生灭不息,而以「空」无自性「故」,一切是假生假灭,而实是「不生灭」的。一切法本来是这样的不生不灭,是如如不动的「常住」。这不是离生灭而别说不生灭,是直指生灭的当体──本性,就是不生灭的。因此,世相尽管是这样的生灭不息,动乱不已,而其实是常自「寂静相」的。动乱的当体是寂静,也不是离动乱的一切而别说寂静的。这样,依缘起法,作寻求自性的胜义观时,就逐渐揭开了一切法的本性,如经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盘』。
快读快记;其它版本精进随喜复习:-
一、佛说诸法因缘生,缘生无性空
1、分别心所现起的,有实在感的境相,为什么知道是戏论,与实际不相符合呢?因为如一切是实在的,就与现实经验不相符,而且怎么也不能证实他是实在的。关于这,佛开示缘起法,说明了诸法──「外而器界,内而身心;大至宇宙,小到微尘」,都从因缘生的。
换句话说,不论是什么,都不是自己如此,而是为因缘关系所决定的。也就是,一切是「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的。我们如离了这现实经验的一切,因果法则,那就什么也无从说起,更不要说论证诸法的真相了。
2、一切从因缘生的,无论是前后关系的因缘生,或同时关系的因缘生,就可知诸法是无性的。无性,就是无自性。
二、自性
1、自性,这一名词,有「自有」「自成」的意义。实在的,应该是不依他而自有的,也应该是独存的。因为,如依他因缘,就受 因缘所决定,支配,不能说自己如此,与他无关了。实有而自有的,独存的,也应该是常在的。因为,离去了因缘,就不能从自体而说明变化。假使说:自身有此变 化可能性,那自身就不是单一性的自体,而有相对的矛盾性,这应该是因缘所起,而不是自性有了。
2、观一切法是缘起的存在,所以不能是自有的,独存的,常在的,也就决非如分别心所现那样的实在性。
三、空与无的差异
1、无自性而现为自性有,所以是戏论惑乱。是戏论有,也就可知是无自性的;无自性的,佛就称之为空。
2、空与无,在中国文中也许有点类似,但梵文是不同的。无是没有;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说自性不可得,无自性的。
四、缘起、无自性、空、假名、中道
1、自性不可得的一切法,只是世俗的施设有──假名有,空是不碍于假名有的:空的,所以是假名有的,因缘生的;因缘生的假名有,所以知道是无性空的。
2、缘起观,无性观,空观,假名观,是同一的不同观察,其实是一样的。所以说:「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
※印顺导师《空之探究》:
自性空
缘起法 (无自性) (八不)中道
假名有
五、空故不生灭,常住寂静相
1、依此观察:世俗假施设的一切,是这样的有了,无了,生了,灭了,前后延续,展转相关,成为现实的一切。透过无性空而深观一切法的底里时,知道现实的一切是无自性的假有;有无、生灭,并没有真实的有无、生灭。
2、尽管万化的生生灭灭,生灭不息,而以空无自性故,一切是假生假灭,而实是不生灭的。一切法本来是这样的不生不灭,是如如不动的常住。这不是 离生灭而别说不生灭,是直指生灭的当体──本性,就是不生灭的因此,世相尽管, 是这样的生灭不息,动乱不已,而其实是常自寂静相的。动乱的当体是寂静,也不是离动乱的一切而别说寂静的。依缘起法,作寻求自性的胜义观时,就逐渐揭开了 一切法的本性,如经上说:「一切法皆无自性,无生无灭,本来寂静,自性涅槃」。
万化的生生灭灭 → 缘起无自性(空)→ 实际上是不生不灭、常住寂静相
偈颂 :法不自他生,不共不无因;观是法空性,一切本不生。
壬二∶
法不自他生,不共不无因;观是法空性,一切本不生。
一切无自性空的胜义观,菩萨是广观一切的;以无量的观察方便,通达无自性的。如概略的说,可摄为二大门∶法空观,我空观。法,是以法假为主,摄得受假名假;我,是受假中的一类,就是身心和合而成个体的众生。法空的观门,最扼要的,是观四门不生。法是有的,凡夫执著为实有,否则就是实无。佛开示生灭无常观,这只是从无而有,有已还无的生灭现象。但有些以为∶
有法的实生实灭。这不但不因生灭而解了世俗假名,反而执著生灭的实自性,这恰好违反了法空的不生灭性。所以大乘法以因缘不生为要门,遣除凡夫,外道,有所得小乘与大乘的妄执,而显示佛法的真义。
众生执为实有性的法,是有的,也就是生的。这到底是怎样的生起?怎样而有呢?说到生,不外乎有因缘生与无因缘生二类。有因缘生的,又不出自生,他生,共生三类──一共四门。自生,是自己生成的。他生呢,依他而生起,生起的是实有的。共生是∶虽自体自有,但要其他的助缘,才能生起。解说起来,虽各派的异说众多,但总不出此四门,所以就以四门来观察。
以正理观察起来,凡是实有自性的「法」,四生都不可能。一、「不」可能「自」生的∶自生是自己生起自己的意思,自体既已经存在,就是已生起;说自体又再说生起,是思想的矛盾!试问∶没有生起的自体,已生起的自体,有没有不同?如有些不同,那末生起的是存在,未生的应该是不存在了。未生时的自体,如不存在,那怎能从不存在的自己而生起自体?如未生的自体已经存在,那对生起的来说,既有所不同,就不再是自体了。假如说∶未生的自体,已生的自体,毫无不同,那就应该没有生与未生的差别了。而且,自体能生自体,生起了还是那样的自体,那就应该再生起自体,而犯有无穷生的过失。二、也不可能是「他生」的∶没有生的时候,如没有自体,就没有与他相对的自;没有自,也就不能说是他了。自他的意义都不成立,又怎麽说生呢?如真的是他,是别有自性的他,他是不能生自的,如牛不生马一样。有以为∶佛法说『因缘生』,『依他起』,不也就是他生吗?如执为自相有,自性有的他生,是应该破斥的。但佛说因缘生,缘生是无自性的,所以不能说自相有。因缘与所生法,都不是别有自性的,所以依世俗而假名为他,而决非与自体对立的他自体。三、也「不」是「共」生∶共生是自生与他生的综合。如分别起来,自生不成立,他生不成立,自生他生都不成,那共生又怎麽可能呢?如甲盲不能见物,乙盲也不能见物,二盲合作,又怎麽能见物呢?四、更「不」能是「无因」生的∶现见世间是有因果关系的,如说无因无缘,那就一切都不成立了!善恶,邪正,也不成立了!如无因而生,那十恶五逆的,也许会生天或成佛了,这是怎麽也不可能的。
总之,凡以为法是实有性的,那就不出四门,而结果都是不能生的。但生是世间的现实,所以一切法决非自性有的。由於自性有,自性生的不成立,所以知道是缘生,是假施设有。依缘生假名而「观是」无性的,是「法空性」,也就能通达「一切」法「本」来「不生」了。如经说∶『若从缘生即无生,於彼非有生自性』;『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壬二、四门不生
法不自他生,不共不无因;观是法空性,一切本不生。
一、一切无自性空的胜义观,菩萨是广观一切的;以无量的观察方便,通达无自性的。如概略的说,可摄为二大门:
1、法空观:以法假为主,摄得受假、名假。
2、我空观:我,是受假中的一类,就是身心和合而成个体的众生。
法空观────法假
名假
我空观 受假
法空观:最扼要的是「观四门不生」:
1、不自生,2、不他生,3、不共生,4、不无因生。
我空观:五求门:
1、我不即是蕴,2、非离蕴有我,3、五蕴非属于我,4、五蕴不在我中,5、我不在五蕴中。
二、法空观
1、法空的观门,最扼要的,是观四门不生(不自生、不他生、不共生、不无因生)。法是有的,凡夫执着为实有,否则就是实无。
2、佛开示生灭无常观,这只是从无而有,有已还无的生灭现象。但有些以为:有法的实生实灭。这不但不因生灭而解了世俗假名,反而执着生灭的实自性,这恰好违反了法空的不生灭性。所以大乘法以因缘不生为要门,遣除凡夫、外道、有所得小乘与大乘的妄执,而显示佛法的真义。
3、众生执为实有性的法,是有的,也就是生的。这到底是怎样的生起?怎样而有呢?说到生,不外乎有因缘生与无因缘生二类。有因缘生的,又不出自 生,他生,共生三类── 一共四门。自生,是自己生成的。他生呢,依他而生起,生起的是实有的。共生是:虽自体自有,但要其他的助缘,才能生起。解说起来,虽各派的异说众多,但总 不出此四门,所以就以四门来观察。
三、四门不生
以正理观察起来,凡是实有自性的法,四生都不可能。
1、不自生
自生之定义:自生是自己生起自己的意思。若是自己生自己,那么在没有生起以前,和已经生起之后,二者是没差别的,若有差别就不是自己生自己了。
自生之过失:生的意义是本来没有而后来有才叫作生,有生则必有能生与所生。
A、问:「未生时的自体」(能生)存在或不存在?
若未生的自体不存在→那怎能从不存在的自己而生起自体呢?(犯生不成之过)
若未生的自体已经存在→既然自体已经存在了,就不需要再生个自体了。
B、问:若「自体」(能生)一定还要「生」起「自体」(所生)的话,那么这「能生的自体」与「所生的自体」是否相同呢?
若「能生的自体」与「所生的自体」不同→既然二者不同,就不再是自己生自己了。
若「能生的自体」与「所生的自体」相同→假如说:未生的自体、已生的自体,毫无不同,那就应该没有生与未生的差别了。而且,自体能生自体,生起了还是那样的自体,那就应该再生起自体,而犯有无穷生的过失。(犯无穷生之过)
2、不他生
他生之定义:「他」是与「自」对立,是由另有自性的「他」而生起。
他生之过失:
总门:一切法无非是「自」,「自」之外无复有「他」,若破「自」即破「他」。
相即:如「他」于「他」即是「自」,破「自」即破「他」。
相待:待「自」故有「他」,「自」若不成,「他」亦不立。
3、不共生
共生之定义:共生是「自生」与「他生」的综合。
共生之过失:「自生」不成立,「他生」不成立,自生与他生都不成,那共生又怎能成立呢?
4、不无因生:若无因而有的话,布施、持戒等应堕地狱;五逆、十恶应当生天。但这是不可能的!
四、缘生即无生
1、凡以为法是实有性的,那就不出四门,而结果都是不能生的。但生是世间的现实,所以一切法决非自性有的。由于「自性有,自性生」的不成立,所以知道是缘生,是假施设有。
2、依缘生假名而观是无性的,是法空性,也就能通达一切法本来不生了。如经说:「若从缘生即无生,于彼非有生自性」;「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
偈颂 :我不即是蕴,亦复非离蕴,不属不相在,是故知无我。
辛二∶
我不即是蕴,亦复非离蕴,不属不相在,是故知无我。
次略说我空观。我有二∶一、补特伽罗我;二、萨迦耶我。补特伽罗,译义为数取趣,是不断在生死中受生的意思。无论是自己,别人,畜生,都有身心和合的个体,都可说有世俗假我的(受假)。但众生不能悟解,总以为是实体性的众生在轮回,就成为补特伽罗我执。萨迦耶,是积聚的意思。在自己的身心和合中,生起自我的感觉,与我爱、我慢的特性相应,与他对立起来(名假)。这是根本没有的妄执──萨迦耶见。对人,有补特伽罗我执;对自己,有补特伽罗我执,更有萨迦耶见的我执。
众生的世俗心境,都是执我的(俱生我执)。但这是直觉来的,极朴素的实我,到底我是什麽,大都不曾考虑过。这到了宗教家,哲学家手里,就推论出不同样的自我来(分别我执)。但作为生命主体,轮回实体的我,一定认为是实有的;这是与他对立而自成的,轮回而我体不变的。实有(实),自有(一),常有(常),为自我内含的特性。这与执法有自性的自性,定义完全一样。所以约法说无自性,约众生说无我,其实是可通的。所以说为法无自性空,我无自性空,又说为法无我,人(补特伽罗)无我。可是萨迦耶我执,又在这实,一,常的妄执上,进而说乐。觉得自身为独立的,就觉得是自由自在的。从我(妄执)的本性说,我是乐的;从我所表现的作用说,是自我作主,由我支配(主宰,是我的定义)的权力意志。所以萨迦耶我,是以主宰欲而显出 [P357] 他的特色。不过,如通达无自性,通达实,一,常的我不可得,主宰的自在我,也就失却存在的基石而遣除了。这些,是观我空所必应了达的意义。
从凡情所执的我来说,不外乎『即蕴计我』,『离蕴计我』二类。然以正理观察起来,自性有的「我,不」能说「即是」五「蕴」的。我到底是什麽?一般所说的∶我走,我拿,我欢喜,我想像,我作为,我认识,都是不离身心
──五蕴的。所以一般的我执,都是执蕴为我的。但五蕴是众多的,生灭无常的,苦的,这与我的定义──是一,是常,是乐,并不相合。如真的五蕴就是我,那就不成其为我,要使大家失望了。一般宗教家,经过一番考虑,大都主张离蕴计我,认为离身心──五蕴外,别有是常,是乐,微妙而神秘的我。但以正理推求,也决「非」是「离蕴」而有我的。因为离了五蕴,就怎麽也不能形容,不能证明我的存在,不能显出我的作用。怎麽知道有我呢?众生的执我,都是不离身心自体的,并不如神学家所想像的那样。有的固执离蕴有我,又另为巧妙的解说。有说是相属的∶以为五蕴是属於我的,是我的工具。我利用了足,就能走;利用了眼睛,就能见;利用意识,就能明了认识。有说是相在的∶如我比五蕴大,五蕴就在我中,如五蕴比我大,我就存在於五蕴中。这既然都是离蕴计我的不同解说,当然也不能成立。所以,「不」是相「属」的,也「不」是「相在」的。相属,如部下的属於长官;相在,如人在床上。这都是同时存在,可以明确的区别出来。但执相属,相在的我执,如离了五蕴,怎麽也不能证明为别有我体,所以都不能成立。经这样的观察,「故知」是「无我」的,并没有众生妄执那样的我体;我不过是依身心和合相续的统一性,而假名施设而已。我执本不出这二类,後来佛法中的犊子部等,执有『不即蕴不离蕴』的不可说我,这是误解世俗的施设我为自相有,『执假为实』的分别妄执。
我不即是蕴,亦复非离蕴,不属不相在,是故知无我。
一、我有二种
1、补特伽罗(Pudgala)
译义为数取趣,不断在生死中受生的个体。
无论是自己,别人,畜生,都有身心和合的个体,都可说有世俗假我的(受假)。但众生不能悟解,总以为是实体性的众生在轮回,就成为补特伽罗我执。
2、萨迦耶(SatkAya)
萨迦耶,是积聚的意思。
在自己的身心和合中,生起自我的感觉,与我爱、我慢的特性相应,与他对立起来(名假)。这是根本没有的妄执──萨迦耶见。
二、萨迦耶我执唯于自身而起
1、对人,有补特伽罗我执;
2、对自己,有补特伽罗我执,更有萨迦耶见的我执。
三、「俱生我执」与「分别我执」
1、众生的世俗心境,都是执我的(俱生我执)。
2、但这是直觉来的,极朴素的实我,到底我是什么,大都不曾考虑过。这到了宗教家,哲学家手里,就推论出不同样的自我来(分别我执)。
3、但作为「生命主体,轮回实体」的我,一定认为是实有的;这是与他对立而自成的,轮回而我体不变的。
四、自我的特性
实:实有
一:自有
常:常有
乐:主宰、自在
五、遣除萨迦耶我执
1、实有(实)、自有(一)、常有(常),为自我内含的特性。这与执法有自性的自性,定义完全一样。所以约法说无自性,约众生说无我,其实是可通的。所以说为法无自性空,我无自性空;又说为法无我,人(补特伽罗)无我。
2、可是萨迦耶我执,又在这实、一、常的妄执上,进而说乐。觉得自身为独立的,就觉得是自由自在的。从我(妄执)的本性说,我是乐的;从我所表现的作用说,是自我作主,由我支配(主宰,是我的定义)的权力意志。所以萨迦耶我,是以主宰欲而显出他的特色。
3、不过,如通达无自性,通达实、一、常的我不可得,主宰的自在我,也就失却存在的基石而遣除了。这些,是观我空所必应了达的意义。
六、「即蕴计我」和「离蕴计我」
从凡情所执的我来说,不外乎『即蕴计我』,『离蕴计我』二类。然以正理观察起来,自性有的「我,不」能说「即是」五「蕴」的。我到底是什么?一般所说的:我走、我拿、我欢喜、我想象、我作为、我认识,都是不离身心──五蕴的。
1、即蕴计我
一般的我执,都是执蕴为我的。但五蕴是众多的,生灭无常的,苦的,这与我的定义──是一、是常、是乐,并不相合。如真的五蕴就是我,那就不成其为我,要使大家失望了。
2、离蕴计我
一般宗教家,经过一番考虑,大都主张离蕴计我,认为离身心──五蕴外,别有是常、是乐,微妙而神秘的我。但以正理推 求,也决非是离蕴而有我的。因为离了五蕴,就怎么也不能形容,不能证明我的存在,不能显出我的作用。怎么知道有我呢?众生的执我,都是不离身心自体的,并 不如神学家所想象的那样。
有的固执离蕴有我,又另为巧妙的解说:
(1)相属:相属,如部下的属于长官;以为五蕴是属于我的,是我的工具。我利用了足,就能走;利用了眼睛,就能见;利用意识,就能明了认识。
(2)相在:相在,如人在床上。如我比五蕴大,五蕴就在我中;如五蕴比我大,我就存在于五蕴中。
(3)相属和相在具不能成立:这既然都是离蕴计我的不同解说,当然也不能成立。所以,不是相属的,也不是相在的。
这都是同时存在,可以明确的区别出来。但执相属,相在的我执,如离了五蕴,怎么也不能证明为别有我体,所以都不能成立。
经这样的观察,故知是无我的,并没有众生妄执那样的我体;我不过是依身心和合相续的统一性,而假名施设而已。我执本不出这二类,后来佛法中的犊子部等,执有『不即蕴、不离蕴』的不可说我,这是误解世俗的施设我为自相有,『执假为实』的分别妄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