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严佛学会网页

慧严佛学会网页
游览慧严佛学会网页(请点击上图) - Click here to visit the website of The Mahaprajna Buddhist Society

下图说明:慧严网上佛学*在家学佛*(儿童、乐龄、初、中、高级佛学班)TMBS Online Dharma*Learning Dharma From Home

下图说明:慧严网上佛学*在家学佛*(儿童、乐龄、初、中、高级佛学班)TMBS Online Dharma*Learning Dharma From Home
上图说明:慧严网上佛学*在家学佛*(儿童、乐龄、初、中、高级佛学班)TMBS Online Dharma*Learning Dharma From Home

TMBS Office Address: 11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43 (O) +65 6748 6625(F) +65 6741 9414 Email: info@tmbs.org.sg

欢迎居士们亲临到慧严佛学会报读或旁听佛学课

Devotees are welcome to register as main class student or alternatively attending the class as an observant.

上佛学班的目的

闻思修是学佛的方法,而读佛学班为了闻思佛法以培养正见,正是修行的必要与始终条件

The Objectives of attending Dharma Class:

Devotees should have the Right Understanding and Right Faith of the Dharma. Hence, it is important to attend Dharma Class.

Buddha expound: Attending to the Dharma is the Entrance of the Bodhi Path

Monday 10 September 2012

通告-2012年09月10日(星期一)- 上课


慧严佛学会 The Mahaprajna Buddhist Society
27届华文佛学班  27th CDC
地点:新加坡(Singapore)
级别:成佛之道-高级班

上课内容:-
7.30pm-8.30pm-成佛之道科注本-129(偈颂:于中殊胜者)– 131页(7***请看以下备注(1)
8.40pm-9.30pm成佛之道科注本--131页(二。玉林国师– 137页(戊二)

偈颂 -
于中殊胜者 往生极乐土 弥陀佛力持 不退於菩提
不舍现法乐 而向於菩提 药师大悲愿 东方现净土
胜解坚固力 欢喜休息力 能修於四力 精进不为难
三乘诸胜德 悉由定慧生

下图说明:白板通告-20120910(星期一)



备注(1)下图说明:这就是我们的高级班科注本(厚宗法师)



偈颂 :于中殊胜者,往生极乐土,弥陀佛力持,不退於菩提。

  以信愿而趣入佛道,是乐行的,他力的法门。如大乘经论所说,法门也是很多的,但其「中殊胜」的,为中国佛教界所特重的,不能不说是称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净「土」了。极乐世界,在西方十万亿国土以外;阿弥陀佛,现在那边说法教化。佛佛道同,功德愿力是不能说有优劣的,那到底弥陀净 土,有什麽殊胜呢?在佛佛道同的平等一法界中,确也不碍差别而显出诸佛的特胜。在大乘经中,虽广说十方净土,称扬种种易行道,而确是多称扬赞叹弥陀净土的。阿弥陀佛所表显的特色,是因中立二十四大愿(或作四十八愿),以无边的悲智功德,现起极乐世界。肯定的宣说∶不论什麽人,只要信赖弥陀愿力,愿生极乐世界,称念阿弥陀佛,不问一日,二日,以及十念,做到了专诚虔敬,一心不乱,就能为「弥陀」的「佛力」所加「持」,死後往生极乐世界。在极乐世界中,物资非常丰富,所以没有所求不得苦。与诸上善人在一处,精勤佛道,所以没有怨憎聚会,恩爱别离的苦恼。莲花化生,在这生中,一定会悟得无生法忍,所以没有老病死苦。往生极乐净土的上品上生,当下就华开见佛,悟无生忍。其馀中品下品根机,虽还没有了生死,而可说生死已了,也就是必了无疑。虽还没有得不退转,但可说已得不退。总之,在极乐净土修学的,不论时间多长,一定要了生死,「不退於」无上「菩提」的。所以,如觉得自己心性怯弱,菩萨道难行,恐怕会堕落二乘,或者随业力而漂流,不能趣向佛道,那末称念阿弥陀佛,是最稳当的了!也就是最能摄护初心众生,不致退失信心的妙方便了。

  称念阿弥陀佛,应该礼拜,赞叹,忏悔,劝请,随喜,回向。依净土论的五门渐次成就来说,应从礼拜,赞叹,而进入止,观,回向,也就是渐成智慧,慈悲,方便。这所以能速得不退转於无上菩提,与龙树的论义一样,『求阿惟越致地者,非但忆念,称名,礼敬而已』。

壬二、例举二门
癸一、弥陀净土
于中殊胜者,往生极乐土,弥陀佛力持,不退于菩提。
一、以信愿为门的弥陀净土
1、以信愿而趣入佛道,是乐行的,他力的法门。如大乘经论所说,法门也是很多的,但其中殊胜的,为中国佛教界所特重的,不能不说是称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净土了。
2、 极乐世界,在西方十万亿国土以外;阿弥陀佛,现在那边说法教化。佛佛道同,功德愿力是不能说有优劣的,那到底弥陀净土,有什么殊胜呢?在佛佛道同的平等一 法界中,确也不碍差别而显出诸佛的特胜。在大乘经中,虽广说十方净土,称扬种种易行道,而确是多称扬赞叹弥陀净土的。
二、阿弥陀佛所表显之特色
1、阿弥陀佛所表显的特色,是因中立二十四大愿(或作四十八愿),以无边的悲智功德,现起极乐世界。肯定 的宣说:不论什么人,只要信赖弥陀愿力,愿生极乐世界,称念阿弥陀佛,不问一日,二日,以及十念,做到了专诚虔敬,一心不乱,就能为弥陀的佛力所加持,死 后往生极乐世界。
2、在极乐世界中,物资非常丰富,所以没有所求不得苦。与诸上善人在一处,精勤佛道,所以没有怨憎聚会,恩爱别离的苦恼。莲花化 生,在这生中,一定会悟得无生法忍,所以没有老病死苦。往生极乐净土的上品上生,当下就华开见佛,悟无生忍。其余中品、下品根机,虽还没有了生死,而可说 生死已了,也就是必了无疑。虽还没有得不退转,但可说已得不退。
3、总之,在极乐净土修学的,不论时间多长,一定要了生死,不退于无上菩提的。所以,如觉得自己心性怯弱,菩萨道难行,恐怕会堕落二乘,或者随业力而漂流,不能趣向佛道,那么称念阿弥陀佛,是最稳当的了!也就是最能摄护初心众生,不致退失信心的妙方便了。
三、依净土论的五门而修
称念阿弥陀佛,应该礼拜、赞叹、忏悔、劝请、随喜、回向。依净土论的五门渐次成就来说,应从礼拜、赞叹,而进 入止、观、回向,也就是渐成智慧、慈悲、方便。这所以能速得不退转于无上菩提,与龙树的论义一样,『求阿惟越致地者,非但忆念、称名、礼敬而已』。

  
偈颂 不舍现法乐,而向於菩提,药师大悲愿∶东方现净土

  在易行道的净土中,释迦佛宣说弥陀佛的极乐净土以後,又说东方药师佛的净琉璃净土,这是适应另一类根性的。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法门,是厌弃现实人间的。韦提希夫人,深感世事的痛苦,不愿再生此世界,所以佛为说极乐净土。宏扬弥陀净土法门的,也说∶『不厌娑婆,不生极乐』。由於厌此人间,所以专重死後往生的。但有些适於易行道的根性,对於现实人间──如身体健康,家庭和乐,社会繁荣,国家富强,天下澄平,并没有厌弃的心情。为了摄护这一类「不舍现法乐」的初心学人,使他也能「向於菩提」,所以释迦佛又开示药师佛的净土了。药师净土在东方,象徵生长;弥陀净土在西方,象徵归藏。中国佛教界,为了超荐死亡,就称念弥陀佛,为了消灾延寿,就称念药师佛,充分显出了後世乐与现法乐的差别。经上说∶「药师」琉璃光王佛,在因地中,以「大悲愿」,发十二大愿,目的在∶开发知识,促进事业;救治身体残废,贫病无依;大家获得丰富的衣食康乐;不信邪外;不犯法受刑;男女平等;一切众生成佛。以这样的愿行,在「东方」世界,「现」起与极乐世界一样清净,一样庄严的净琉璃「净土」。以此净土法门,摄护信心,使众生能得人天增上益,往生净土益,终於成就无上菩提。从前玉琳国师,见到了药师经,称叹为无上的方便。因为有厌离心的人太少了,与弥陀净土不相应。有了药师净土法门,那些不舍现法乐的,没有厌离心的多数人,也有往生净土而成佛的可能。所以玉琳国师称叹药师净土为∶『人间亦有杨州鹤,但泛如来功德船』。 

壬二、例举二门
癸一、弥陀净土
于中殊胜者,往生极乐土,弥陀佛力持,不退于菩提。
一、以信愿为门的弥陀净土
1、以信愿而趣入佛道,是乐行的,他力的法门。如大乘经论所说,法门也是很多的,但其中殊胜的,为中国佛教界所特重的,不能不说是称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净土了。
2、 极乐世界,在西方十万亿国土以外;阿弥陀佛,现在那边说法教化。佛佛道同,功德愿力是不能说有优劣的,那到底弥陀净土,有什么殊胜呢?在佛佛道同的平等一 法界中,确也不碍差别而显出诸佛的特胜。在大乘经中,虽广说十方净土,称扬种种易行道,而确是多称扬赞叹弥陀净土的。
二、阿弥陀佛所表显之特色
1、阿弥陀佛所表显的特色,是因中立二十四大愿(或作四十八愿),以无边的悲智功德,现起极乐世界。肯定 的宣说:不论什么人,只要信赖弥陀愿力,愿生极乐世界,称念阿弥陀佛,不问一日,二日,以及十念,做到了专诚虔敬,一心不乱,就能为弥陀的佛力所加持,死 后往生极乐世界。
2、在极乐世界中,物资非常丰富,所以没有所求不得苦。与诸上善人在一处,精勤佛道,所以没有怨憎聚会,恩爱别离的苦恼。莲花化 生,在这生中,一定会悟得无生法忍,所以没有老病死苦。往生极乐净土的上品上生,当下就华开见佛,悟无生忍。其余中品、下品根机,虽还没有了生死,而可说 生死已了,也就是必了无疑。虽还没有得不退转,但可说已得不退。
3、总之,在极乐净土修学的,不论时间多长,一定要了生死,不退于无上菩提的。所以,如觉得自己心性怯弱,菩萨道难行,恐怕会堕落二乘,或者随业力而漂流,不能趣向佛道,那么称念阿弥陀佛,是最稳当的了!也就是最能摄护初心众生,不致退失信心的妙方便了。
三、依净土论的五门而修
称念阿弥陀佛,应该礼拜、赞叹、忏悔、劝请、随喜、回向。依净土论的五门渐次成就来说,应从礼拜、赞叹,而进 入止、观、回向,也就是渐成智慧、慈悲、方便。这所以能速得不退转于无上菩提,与龙树的论义一样,『求阿惟越致地者,非但忆念、称名、礼敬而已』。


  
偈颂 胜解坚固力,欢喜休息力,能修於四力∶精进不为难

  怯弱懈怠众生,不敢精进的直入大乘,所以以易行的方便道,信愿为方便,引入大乘的精进道。其实,如能得善巧方便,精进也并非难以成就。这应该修集四种力来助成精进。一、「胜解」力∶胜解是深刻的信解。信解善恶业报的因果道理,及菩萨行的功德与违犯的过失。若能深刻信解,就会生起乐欲,要求远离一切恶,成就一切功德。从这样的胜解欲乐,就能引发精进而使之修行。所以说∶『信为欲依,欲为勤依』。越是信解深彻,也就越能精进修行。二、「坚固力」∶在进修中,要有坚固力,这有二种意义。第一、有些人,随随便便,修这修那,无决心,无恒心,结果是养成恶习惯,什麽都修不成。所以要审慎而行,可以不行,行就要行得彻底,有始有终,不能中途放弃,这才能养成意志的坚定。第二、进修时要尊重自己,强化自力。成佛大事,要自己力行,不能希望他力,所以说∶『解脱唯依於自修』(43)(楞严会上阿难的失败,病根就在此)。要肯定自己是能修行的,能战胜烦恼的,坚决的负起菩萨大 [P313] 行的重担,非达到目的不止。三、「欢喜」力∶在修学的过程中,法喜充满,如尝到美味而没有厌足心。越是进修,越是有兴趣,这才能精进修行,愈入愈深。四、「休息力」∶如身心感到疲劳了,应该休息一下,否则会引起厌倦心而障道的。或某一功德修成了,虽略略休息,也意不满足。如这样「能修於四力」,那就如泉源长流,「精进」不息,而「不」太「为难」了!

 
己三、修集四力
胜解坚固力,欢喜休息力,能修于四力,精进不为难!
怯弱懈怠众生,不敢精进的直入大乘,所以以易行的方便道,信愿为方便,引入大乘的精进道。其实,如能得善巧方便,精进也并非难以成就。这应该修集四种力来助成精进。
一、胜解力:
胜解是深刻的信解。信解善恶业报的因果道理,及菩萨行的功德与违犯的过失。若能深刻信解,就会生起乐欲,要求远离一切恶,成就一切功德。从这样的胜解欲乐,就能引发精进而使之修行。所以说:『信为欲依,欲为勤依』。越是信解深彻,也就越能精进修行。
信解乐欲精进对治懈怠。
二、坚固力:
在进修中,要有坚固力,这有二种意义。
第一、有些人,随随便便,修这修那,无决心,无恒心,结果是养成恶习惯,什么都修不成。所以要审慎而行,可以不行,行就要行得彻底,有始有终,不能中途放弃,这才能养成意志的坚定。
第二、进修时要尊重自己,强化自力。成佛大事,要自己力行,不能希望他力,所以说:『解脱唯依于自修』(楞严会上阿难的失败,病根就在此)。要肯定自己是能修行的,能战胜烦恼的,坚决的负起菩萨大行的重担,非达到目的不止。
三、欢喜力:
在修学的过程中,法喜充满,如尝到美味而没有厌足心。越是进修,越是有兴趣,这才能精进修行,愈入愈深。
四、休息力:
如身心感到疲劳了,应该休息一下,否则会引起厌倦心而障道的。或某一功德修成了,虽略略休息,也意不满足。
如这样能修于四力,那就如泉源长流,精进不息,而不太为难了!
  
偈颂 三乘诸胜德,悉由定慧生。

  以下先总说禅那及般若二度。

  禅那,译义为静虑,一般称为禅定;为定的一名。般若,译义为慧,一般称为智慧。定与慧,在修习成就的(声闻)菩萨行中,是相应不离的,称为『止观双修』,『定慧均等』。也就因此,声闻及菩萨法中,每以禅及三摩地等定,来称那与慧相应的禅定。声闻法中,如空三摩地,胜义禅等;大乘如首楞严三摩地,如来禅等。但从下手学习,及定慧的特殊性能来说,定与慧是有分别的。所以声闻法的三增上学,心增上学以外,有慧增上学;大乘法的六波罗蜜多,禅波罗蜜多以外,有般若波罗蜜多。从修习来说,多称之为止观,止与观也是不同的。大乘的修学者,必须肯定定与慧的特性,否则就会以禅为慧,以修得四禅为证四果,得定德而以为得慧成佛了。其次,定与慧,不但为大乘行果的心髓,也是声闻行果的要目。菩萨的修行,虽重在菩提愿,大悲心,回向等功德,但如没有定慧,这一切都是不能成就的。所以《解深密经》说∶『若诸声闻,若诸菩萨,若诸如来,所有世间及出世间所有善法,应知皆是此奢摩他及毗钵舍那(止观)所得之果』(44)。止与观,是定慧所摄的,从修习方便得名。对於定慧──止观的尊重修习,为修学大乘行的要著。所以称赞说∶「三乘诸」殊「胜」功「德」,「悉由定慧」所「生」!


戊六、论后二度
己一、定慧功德
三乘诸胜德,悉由定慧生。
一、总说禅那及般若二度
1、禅那,译义为静虑,一般称为禅定;为定的一名。
2、般若,译义为慧,一般称为智慧。
二、定与慧是相应不离的
1、定与慧,在修习成就的(声闻)菩萨行中,是相应不离的,称为『止观双修』,『定慧均等』。
2、也就因此,声闻及菩萨法中,每以禅及三摩地等定,来称那与慧相应的禅定。
声闻法──如空三摩地,胜义禅等;
大乘法──如首楞严三摩地,如来禅等。
三、从下手学习,及定慧的特殊性能来说,定与慧是有分别的。
1、声闻法的三增上学,心增上学以外,有慧增上学;
大乘法的六波罗蜜多,禅波罗蜜多以外,有般若波罗蜜多。
2、从修习来说,多称之为止观,止与观也是不同的。大乘的修学者,必须肯定定与慧的特性,否则就会以禅为慧,以修得四禅为证四果,得定德而以为得慧成佛了。
四、定与慧,不但为大乘行果的心髓,也是声闻行果的要目。
1、菩萨的修行,虽重在菩提愿,大悲心,回向等功德,但如没有定慧,这一切都是不能成就的。所以《解深密经》说:『若诸声闻,若诸菩萨,若诸如来,所有世间及出世间所有善法,应知皆是此奢摩他及毗钵舍那(止、观)所得之果』。
2、止与观,是定慧所摄的,从修习方便得名。对于定、慧──止、观的尊重修习,为修学大乘行的要着。所以称赞说:三乘诸殊胜功德,悉由定、慧所生!


布告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