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严佛学会 The Mahaprajna Buddhist Society
第 27届华文佛学班 27th CDC
地点:新加坡(Singapore)
级别:成佛之道-高级班
上课内容:-
7.30pm-8.30pm-成佛之道科注本-118页(偈颂:满果亦难行)– 122页(壬二)***请看以下备注(1)
8.40pm-9.30pm成佛之道科注本--122页(偈颂 :佛有胜方便)– 125页(壬一。弥陀净土)
偈颂 :-
满果亦难行 久处於生死 资粮广无边 练心勿退屈
怯弱下劣者 希求易行道
佛有胜方便 摄护於初心
下图说明:白板通告-2012年09月03日(星期一)
备注(1)下图说明:这就是我们的高级班科注本(厚宗法师)
偈颂 :满果亦难行,久处於生死,资粮广无边,练心勿退屈!
心性怯弱,不敢进修深广圆满的大乘佛道,每从三方面怯弱退屈下来。一、听说圆「满」的佛「果」,是永尽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的,就自己觉得不行,我怎能得到那麽圆满的佛果呢!这就退屈下来了。应该想∶十方无量数
菩萨,都能修行圆满而成佛,我为什麽不能!所以说∶『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从前曾经堕恶道的,现在已经成佛;现在在恶道中的,将来也要成佛。恶道众生都会成佛,自己现在难得的生在人间,能知道正理,能奉行善行,为什麽反而怕不能成佛呢,二、听说菩萨要修「难行」苦行,施舍手足头目等,觉得太难太苦,自己做不到,就不敢进修而退屈了。这也不对。从无量世以来,每堕落在恶道中,说不尽的苦都受了,为什麽为佛道而修行,反而怕起苦来。如长病痛苦不堪,受一次手术,就能彻底治疗,因受手术而来的小苦,难道都不能忍受吗?况且,菩萨的难行,与外道的苦行不同。菩萨修行,有方便善巧,次第学习。忍力成就,悲心增胜,有利益时才施舍身分,并非专以受苦为修道的。三、听说菩萨修行,要长「久」的「处」在「生死」海中度众生,时间这样的长,要积集的「资粮」,又那麽的「广」大「无边」,觉得自己修不了,也就不敢进修了,这是更不应该的。菩萨能通达生死如幻,才能长在生死中度众生,并非长在生死中堕落受苦。而且,无边资粮是无边的
功德,还会嫌多吗?谁会听说财富多而怕计算的麻烦呢?对这些,如由於心性怯弱而有退屈心,应以上面的理论,多多训「练」自「心」,让自心坚强起来,精进的荷担佛道,而「勿」使「退屈」才是。
不过,世间也有把成佛看得轻易的,以为修习微少功德,就会成佛。这或是从怯弱懈怠中来,或是不知天高地厚,如『初生犊儿不怕虎』一样。如自以为然,等到觉得不是这麽一回事,也许要懊悔不及了!
辛一、三退练心
满果亦难行,久处于生死,资粮广无边,练心勿退屈!
心性怯弱,不敢进修深广圆满的大乘佛道,每从三方面怯弱退屈下来。
一、畏怯佛果难得
1、听说圆满的佛果,是永尽一切过失,圆满一切功德的,就自己觉得不行,我怎能得到那么圆满的佛果呢!这就退屈下来了。应该想:十方无量数菩萨,都能修行圆满而成佛,我为什么不能!所以说:『彼既丈夫我亦尔,不应自轻而退屈』。
2、从前曾经堕恶道的,现在已经成佛;现在在恶道中的,将来也要成佛。恶道众生都会成佛,自己现在难得的生在人间,能知道正理,能奉行善行,为什么反而怕不能成佛呢?
二、畏怯难行苦行
1、听说菩萨要修难行苦行,施舍手足头目等,觉得太难太苦,自己做不到,就不敢进修而退屈了。这也不对。从无量世以来,每 堕落在恶道中,说不尽的苦都受了,为什么为佛道而修行,反而怕起苦来。如长病痛苦不堪,受一次手术,就能彻底治疗,因受手术而来的小苦,难道都不能忍受 吗?
2、况且,菩萨的难行,与外道的苦行不同。菩萨修行,有方便善巧,次第学习。忍力成就,悲心增胜,有利益时才施舍身分,并非专以受苦为修道的。
三、畏怯生死漫长,无边资粮难集
1、听说菩萨修行,要长久的处在生死海中度众生,时间这样的长,要积集的资粮,又那么的广大无边,觉得自己修不了,也就不敢进修了,这是更不应该的。菩萨能通达生死如幻,才能长在生死中度众生,并非长在生死中堕落受苦。
2、而且,无边资粮是无边的功德,还会嫌多吗?谁会听说财富多而怕计算的麻烦呢?
对这些,如由于心性怯弱而有退屈心,应以上面的理论,多多训练自心,让自心坚强起来,精进的荷担佛道,而勿使退屈才是。
不过,世间也有把成佛看得轻易的,以为修习微少功德,就会成佛。这或是从怯弱懈怠中来,或是不知天高地厚,如『初生犊儿不怕虎』一样。如自以为然,等到觉得不是这么一会事,也许要懊悔不及了!
偈颂 :怯弱下劣者,希求易行道。
虽然一切众生,毕竟成佛、但就现实的众生性来说,根机是种种不一的。在发心向道的众生中,有是适宜於菩萨行的,有与菩萨法是格格不相入的,也有想学菩萨而不敢修的。适宜於菩萨行的根性,佛当然『为说无上道』了。与菩萨心行格格不相入的,是鄙劣怯弱的根性,如《法华经》的穷子喻∶穷子回到故乡,望到财富无量的长者,惊慌失措,吓得逃走都来不及。对於这类根机,不得不为说方便法门──声闻缘觉乘法,渐渐的引摄化导他。想修菩萨行而 [P306] 不敢修的,知道羡慕佛果的究极圆满,但对於菩萨的广大心行,却不敢担当,精进修行。这也是怯弱众生,缺乏自信,生怕退堕小乘,或沈沦苦海。对於这类众生,二乘方便是不适用的,佛只有用特别的方便来化导了。这类「怯弱下劣」的根性,想成佛而不愿修学菩萨的大行难行,所以「希」望「求」一简单「易行」而又迅速的方便「道」。但这是不顺菩萨的菩提愿行的;因为求成佛道,是决无不修菩萨大行的道理。这如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说∶『问曰∶是阿惟越致(不退转)菩萨,┅┅行诸难行,久乃可得,或堕声闻辟支佛地,若尔者,是大衰患!┅┅若诸佛所说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愿为说之!(龙树)答曰∶如汝所说,是 弱怯劣,无有大心,非是丈夫志干之言也!何以故?若人发愿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得阿惟越致,於其中间,应不惜身命,昼夜精进,如救头燃』。
偈颂 :佛有胜方便,摄护於初心。
希求简易迅速的方便道,虽缺乏大丈夫(大丈夫即菩萨,提婆菩萨有《大
丈夫论》)的志行,但「佛有」无量善巧,别说殊「胜方便」,「摄护」怯劣的「初」发「心」学人,使他不致退失信心,趣入大乘,这就是易行道法门了。这如龙树在《十住毗婆沙论》里,虽呵责了一番,仍摄受他说∶『汝若必欲闻此方便,今当说之。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难行苦行),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易行道,就是以信愿而入佛法的一流。
易行道的真正意义是∶一、易行道不但是念一佛,而是念十方佛,及『阿弥陀等佛,及诸大菩萨,称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转』。二、易行道除称佛菩萨名而外,『应忆念,礼拜,以偈称赞』。三、易行道不单是称名礼拜而已,如论说∶『求阿惟越致地者,非但忆念,称名,礼敬而已。复应於诸佛所,忏悔,劝请,随喜,回向』。所以,易行道就是修七支,及普贤的十大愿王。四、易行道为心性怯弱的初学说,重在摄护信心,龙树论如此说,马鸣论也说∶『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
』。五、易行道的摄护信心,或是以信愿,修念佛等行而往生净土。到了净土,渐次修学,决定不退转於无上菩提,这如一般所说。或者是以易行道为方便,坚定信心,转入难行道,如说∶『菩萨以忏悔,劝请,随喜,回向故,福德转增,心调柔软。於诸佛无量功德清净第一,凡夫所不信而能信受;及诸大菩萨清净大行希有难事,亦能信受。┅┅愍伤诸众生,无比功德,┅┅深生悲心。┅┅以悲心故,为求随意使得安乐,则名慈心』。『若菩萨如是,得随慈悲心,断所有贪惜,为施勤精进』。这就是从菩萨的易行方便道,引入菩萨的难行正常道了!
壬一、方便摄护
怯弱下劣者,希求易行道。佛有胜方便,摄护于初心。
一、佛依众生根性分别说不同的法门
虽然一切众生,毕竟成佛,但就现实的众生性来说,根机是种种不一的。在发心向道的众生中,有是适宜于菩萨行的,有与菩萨法是格格不相入的,也有想学菩萨而不敢修的。
1、适宜于菩萨行的根性,佛当然『为说无上道』了。
2、与菩萨心行格格不相入的,是鄙劣怯弱的根性,如《法华经》的穷子喻:穷子回到故乡,望到财富无量的长者,惊慌失措,吓得逃走都来不及。对于这类根机,不得不为说方便法门──声闻、缘觉乘法,渐渐的引摄化导他。
3、想修菩萨行而不敢修的,知道羡慕佛果的究极圆满,但对于菩萨的广大心行,却不敢担当,精进修行。这也是怯弱众生,缺乏自信,生怕退堕小乘,或沉沦苦海。对于这类众生,二乘方便是不适用的,佛只有用特别的方便来化导了。
二、对怯弱下劣的根性说易行道
1、这类怯弱下劣的根性,想成佛而不愿修学菩萨的大行难行,所以希望求一简单易行而又迅速的方便道。但这是不顺菩萨的菩提愿行的;因为求成佛道,是决无不修菩萨大行的道理。
这如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说:『问曰:是阿惟越致(不退转)菩萨,……行诸难行,久乃可得,或堕声闻、辟支佛地,若尔者,是大衰 患!……若诸佛所说有易行道,疾得至阿惟越致地方便者,愿为说之!(龙树)答曰:如汝所说,是儜弱怯劣,无有大心,非是丈夫志干之言也!何以故?若人发愿 欲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未得阿惟越致,于其中间,应不惜身命,昼夜精进,如救头燃』。
2、希求简易迅速的方便道,虽缺乏大丈夫(大丈夫即菩萨,提婆菩萨有《大丈夫论》)的志行,但佛有无量善巧,别说殊胜方便,摄护怯劣的初发心学人,使他不致退失信心,趣入大乘,这就是易行道法门了。
这如龙树在《十住毗婆沙论》里,虽呵责了一番,仍摄受他说:『汝若必欲闻此方便,今当说之。佛法有无量门,如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则苦,水道乘 船则乐。菩萨道亦如是:或有勤行精进(难行苦行),或有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易行道,就是以信愿而入佛法的一流。
三、易行道的真正意义
1、易行道不但是念一佛,而是念十方佛,及『阿弥陀等佛,及诸大菩萨,称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转』。
2、易行道除称佛菩萨名而外,『应忆念、礼拜,以偈称赞』。
3、易行道不单是称名、礼拜而已,如论说:『求阿惟越致地者,非但忆念、称名、礼敬而已。复应于诸佛所,忏悔、劝请、随喜、回向』。
所以,易行道就是修七支,及普贤的十大愿王。
4、易行道为心性怯弱的初学说,重在摄护信心,龙树论如此说,马鸣论也说:『众生初学是法,欲求正信,其心怯弱……当知如来有胜方便,摄护信心』。
5、易行道的摄护信心,
或是以信愿,修念佛等行而往生净土。到了净土,渐次修学,决定不退转于无上菩提,这如一般所说。
或者是以易 行道为方便,坚定信心,转入难行道,如说:『菩萨以忏悔、劝请、随喜、回向故,福力转增,心调柔软。于诸佛无量功德清净第一,凡夫所不信而能信受;及诸大 菩萨清净大行希有难事,亦能信受。……愍伤诸众生,无此功德,……深生悲心。……以悲心故,为求随意使得安乐,则名慈心。若菩萨如是,深随慈悲心,断所有 贪惜,为施勤精进』。这就是从菩萨的易行方便道,引入菩萨的难行正常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