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严佛学会 The Mahaprajna Buddhist Society
第 27届华文佛学班 27th CDC
地点 Venue:慧严佛学会(新加坡)–TMBS (Singapore)
级别:成佛之道-高级班-Advanced Class
上课时间:-7.30pm-9.30pm
上课内容:-
课本:成佛之道厚宗法师科注本***请看下图备注(1)
7.30pm-8.30pm-第248页(辛三)- 第253页(壬三完毕)(下课休息十分钟)
8.40pm-9.30pm-第253页(辛四)-第258页(辛三)(散会、回家)
成佛之道偈颂 :
或以生灭法 缚脱难可立 畏於无我句 佛又方便摄(续上星期偈颂)
甚深如来藏 是善不善因
无始习所熏 名为阿赖耶 由此有生死 及涅盘证得
下图说明:白板通告-2013年02月18日(星期一):
下图说明:本周点滴2013年02月18日(星期一)
上图说明:班委与其他同学分享影像 (
我班参与项目录影:团康手语庆蛇年*选择歌曲:庙会*2013年01月16日(星期六)* 慧严佛学会-蛇年-新春联欢会“我其谁发道心,慈悲喜舍迎新春”* *
Event
Participated by 27CDC: Sign Language Performance)
上图说明:班长国华,您在写什么呀???原来是代表班上,给厚宗法师写新春祝语。。。
上图说明:今天的十分钟休息,看见了大火儿抓紧时间,努力认真的一面。。。。彩萍师兄为同学们讲解毕业旅行保险的事项。 右边的志汉,汉祺与运芳师兄则在进行结业特刊的沟通事项。师父(下图)则顺路经过,顺便看看音响系统,确保师兄们听得清楚报告细节。
上&下图说明:今天的十分钟休息,彩萍师兄为同学们讲解毕业旅行保险的事项。师兄们很用心的聆听细节。
上图说明:十分钟休息。。。亚微师兄,顺便供养法师。。。
上图说明:十分钟休息。。。组长在沟通什么呢??(结业出国的小小准备)
上&下图说明:十分钟休息后,师兄们回到座位,如常听闻厚宗师父开示。就这样,又结束了一天的课。。。
备注(1)下图说明:这就是我们的高级班所用的厚宗法师科注本(原著:印顺法师)
偈颂 :或以生灭法,缚脱难可立,畏於无我句,佛又方便摄。
庚四
辛一 或以生灭法,缚脱难可立,畏於无我句,佛又方便摄。
再说真常唯心系。这是依如来藏──如来界,众生界,自性清净心等为本依的。如《如来藏》,《胜 》,《楞伽》等经,《宝性》,《起信》等论说。在印度及中国,这一系的宏扬,是比般若经论迟一些。
中观者依彻底的我法无自性(无我)说,缘起是如幻的生灭,与无常无我的法印相合。唯识者依自相有的立场,说一切法是生灭无常的;种子六义中,第一就是『刹那灭』。对於没有补特伽罗我,也是彻底的(小乘说一切有及经部,也与唯识相近)。但这在称为『附佛法外道』,及神教徒,是极难信解的。没有我体,怎麽会有轮回?刹那生灭,那前生与後生,又怎样连系?这是佛法中的古老问题,如说∶『我若实无,谁於生死轮回诸趣』?《楞伽经》说 ∶『阴界入生灭,彼无有我,谁生?谁灭?愚夫者依於生灭,不觉苦尽,不识涅盘』。大慧菩萨这一段问话,就是代表了一般愚夫──觉得无常无我,不能成立轮回,也不能成立解脱。在愚夫的心想中,一切是生灭的,生灭无常是 苦的,那就不能发现尽苦得乐的希望了!这似乎非有常住不变的我才成。所以佛法内,佛法外,都「或」有这一类众生,「以」为「生灭法」,对於系「缚」生死与解「脱」涅盘,都是「难可」安「立」的。这类众生,佛说是「畏於无我句」的,就是听了无我,而怕系缚解脱不能成立,死後断灭而畏怯的根性。对於这,「佛又」不能不适应他们,以善巧「方便」来「摄」化了,这就是如来藏法门。
如来藏说,佛说的经典不少,会使人生起一种意解∶在生死众生,或众生心中,有如来那样的体性存在,而具足智慧德相,或说相好庄严的。这与印度的神我说,很接近。所以西藏的觉囊巴派,就依十部大乘经──如来藏说教典,成立神我体系的大乘佛教。中国也有这一类,以真我的体验,作为最高的法门。好在佛知道众生愚痴,预先在《楞伽经》里,抉择了如来藏说的真意义。这是摄化计我外道,而实际与大乘法空性,是一脉相通的。
快读快记;其它版本精进随喜复习:-
庚四、真常唯心系
辛一、应机说法
或以生灭法,缚脱难可立,畏于无我句,佛又方便摄。
一、真常唯心系
真常唯心系。这是依如来藏──如来界,众生界,性清净心等为本依的。在印度及中国,这一系的弘扬,是比般若经论迟一些。
二、真常唯心系所宗依的经论
经:《如来藏经》、《大般涅槃经》、《大法鼓经》、《央掘魔罗经》、《胜鬘经》、《楞伽经》、《不增不减经》等。
论:《究竟一乘宝性论》、《佛性论》、《大乘起信论》等。
三、无常、无我而业果相续
1、中观:中观者依彻底的我法无自性(无我)说,缘起是如幻的生灭,与无常无我的法印相合。
2、唯识:唯识者依自相有的立场,说一切法是生灭无常的;种子六义中,第一就是『剎那灭』。对于没有补特伽罗我,也是彻底的(小乘说一切有及经部,也与唯识相近)。
3、如来藏:这在称为『附佛法外道』,及神教徒,是极难信解的。没有我体,怎么会有轮回?剎那生灭,那前生与后生,又怎样连系?这是佛法中的古老问题, 如说:『我若实无,谁于生死轮回诸趣』?《楞伽经》说:『阴、界、入生灭,彼无有我,谁生?谁灭?愚夫者依于生灭,不觉苦尽,不识涅槃』。
大 慧菩萨这一段问话,就是代表了一般愚夫──觉得无常、无我,不能成立轮回,也不能成立解脱。在愚夫的心想中,一切是生灭的,生灭无常是苦的,那就不能发现 尽苦得乐的希望了!这似乎非有常住不变的我才成。所以佛法内,佛法外,都或有这一类众生,以为生灭法,对于系缚生死与解脱涅槃,都是难可安立的。这类众 生,佛说是「畏于无我句」的,就是听了无我,而怕系缚解脱不能成立,死后断灭而畏怯的根性。对于这,佛又不能不适应他们,以善巧方便来摄化了,这就是如来 藏法门。
四、如来藏说,佛说的经典不少,会使人生起一种意解:在生死众生,或众生心中,有如来那样的体性存在,而具足智慧德相,或说相好庄严的。这与印度的神我说,很接近。所以西藏的觉囊巴派,依十部大乘经(如来藏说教典)成立神我体系的大乘佛教。
偈颂 :甚深如来藏,是善不善因。
辛二
壬一∶ 甚深如来藏,是善不善因。
大慧菩萨所代表的众生,要求生死轮回的主体,本有涅盘佛体,佛适应这类根性,所以说如来藏。如说∶『如来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如伎儿的变现诸趣,可说是轮回主体。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就开示了佛身与涅盘的本有,这如一切如来藏经广说。
如来藏是「甚深」的,如来彻底体证,了了明见;其他利根深智的大菩萨,才能分证。为什麽叫「如来藏」呢?圆满究竟的佛,在众生因地,可说本来就成就了的。如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於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所缠,贪欲嗔恚不实妄想尘劳所污』。所以如来藏可解说为∶含摄如来一切功德,而主要是为杂染法所覆藏。因此,如离了烦恼藏,如来藏也就名为法身了。以如来藏为轮回解脱的主体来说∶『即此法身,过於无边烦恼所缠,从无始世来,随顺世间,波浪漂流,往来生死,名为众生』(这就是《楞伽》的『譬如伎儿 变现诸趣』);『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众生与佛,平等无差别。所以在众生叫众生界,在菩萨叫菩萨界,在如来叫如来界。这一法门,在外表上,与印度的吠檀多哲学,大梵(法身)小我(众生界),是非常类似的。
依如来藏,成立生死与涅盘,众生与佛,所以说∶「是善不善因」,就是为不善的生死杂染因,也为善的清净佛果因。但因是多种多样的,如唯识学有十因,有部立六因,这到底是怎样的因呢?有些学者,受到一本万殊──从常无而生妙有的玄学影响,以为∶善与不善,是如来藏所本具的,以如来藏为体的,从如来藏所生的。关於这,这里不能多说。总之,印度的如来藏为因,是自有意义的。如《胜 经》说∶『如来藏离有为相,如来藏常住不变,是故如来藏是依是持是建立;世尊!不离不断不脱不异不思议佛法。世尊!断脱异外有为法,依持建立者,是如来藏』。这样的文句,《无上依经》,《宝性论》,都是一样的。是依是持是建立,这就是因;是增上缘,能作因。例如四大能造造色,决非以四大为体而发生造色,是依『生、依、立、持、养』──五因而说造;是说不离四大,而造色才可以生起(《楞伽经》的『如遍兴造一切趣生』,也是这样的造)。五因中的依、立、持──三因,也就是经说的『是依是持是建立』了。所以,善与不善,依如来藏而有,而不是以如来藏为体,从如来藏生出来的。为什麽如来藏可以为因──依持建立,就因为是常住不变的。尽管轮回诸趣,解脱涅盘,如来藏是常住不变的,为这一切所依止的。有了常住不变的,那些听说无常无我,而怕轮回与解脱无著落的,也就可安心了。如来藏为依止因,可以举例解说。如太阳,乌云,依止虚空而有,与虚空不相离。但太阳与乌云,并不是以虚空为体,也决非从虚空生出来的!如来藏为生死涅盘因,也就是这样。
如来藏怎样的为不善因?无始以来,就有那些与如来藏不相应的,相离的有为法──阴界入,贪嗔痴等无边烦恼,都依如来藏而有;如灰尘的依明镜而有一样。有了这些,生死杂染就流转不息了。这些都是依如来藏而有的,所以说∶『依如来藏故有生死』。怎样为善因呢?无始以来,就有那些与如来藏相 [P388] 应的,不可说异,不可分离的不思议佛法,也依如来藏而有;这就是佛性了。但这与如来藏相应而不异的,为什麽不说生,而说依呢?第一,这是无为法,不可以说生。还有,如有漏种子,在阿赖耶识中,是不可说有别异的。但只能说从赖耶中的有漏种子,生有漏现行,不能说从阿赖耶识生。如说一切从阿赖耶识生,就有一因多果的过失了。所以说不异不离,也不能就说是一。同样的,众生本具的,能为无漏清净德性因的,与如来藏不能说有别异的,也只能说『依如来藏』,为依为持为建立。总之,佛是说有『常住不变』的如来藏,为善与不善所依,而一切法都能成立。
快读快记;其它版本精进随喜复习:-
辛二、唯心缘起
壬一、如来藏
甚深如来藏,是善不善因。
一、「生死轮回主体」与「本有涅槃佛体」
大慧菩萨所代表的众生,要求生死轮回的主体,本有涅槃佛体,佛适应这类根性,所以说如来藏。如说: 『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五)趣(四)生,譬如伎儿,变现诸趣。……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如伎儿的变现诸趣,可说是轮回主体。 自性无垢,毕竟清净,就开示了佛身与涅槃的本有,这如一切如来藏经广说。
二、为什么叫「如来藏」呢?
1、如来藏是「甚深」的,如来彻底体证,了了明见;其他利根深智的大菩萨,才能分证。圆满究竟的佛,在众生因 地,可说本来就成就了的。如说:『如来藏自性清净,转三十二相,入于一切众生身中。如大价宝,垢衣所缠。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而阴、界、入垢衣 所缠,贪欲、瞋恚、不实妄想尘劳所污』。
2、所以如来藏可解说为:含摄如来一切功德,而主要是为杂染法所覆藏。因此,如离了烦恼藏,如来藏 也就名为法身了。以如来藏为轮回解脱的主体来说:『即此法身,过于恒沙,无边烦恼所缠,从无始世来,随顺世间,波浪漂流,往来生死,名为众生』(这就是 《楞伽》的『譬如伎儿变现诸趣』);『众生界即法身,法身即众生界』。众生与佛,平等无差别。所以在众生叫众生界,在菩萨叫菩萨界,在如来叫如来 界。这一法门,在外表上,与印度的吠檀多哲学,大梵(法身)小我(众生界),是非常类似的。
三、依如来藏,成立生死与涅槃,众生与佛。
1、依如来藏,成立生死与涅槃,众生与佛,所以说:「是善不善因」,就是为不善的生死杂染因,也 为善的清净佛果因。但因是多种多样的,如唯识学有十因,有部立六因,这到底是怎样的因呢?有些学者,受到一本万殊──从常无而生妙有的玄学影 响,以为:「善与不善,是如来藏所本具的,以如来藏为体的,从如来藏所生的。」关于这,这里不能多说。
2、总之,印度的如来藏为因,是自有意义的。如《胜鬘经》说:『如来藏离有为相,如来藏常住不变,是故如来藏是依、是持、是建立;世尊!不离不断不 脱不异不思议佛法。世尊!断脱异外有为法,依、持、建立者,是如来藏』。这样的文句,《无上依经》,《宝性论》,都是一样的。是依、是持、是建立, 这就是因;是增上缘,能作因。例如四大能造造色,决非以四大为体而发生造色,是依『生、依、立、持、养』──五因而说造;是说不离四大,而造色才可 以生起(《楞伽经》的『如遍兴造一切趣生』,也是这样的造)。五因中的依、立、持──三因,也就是经说的『是依、是持、是建立』了。
如来藏是依、持、建立
(1)、依(niZraya):依止,如来藏是无边功德所依止。
(2)、持(AdhAra):摄持,如来藏能摄持一切功德而不失。
(3)、建立(pratiSThA):建立,一切佛法是因如来藏而得建立。
3、所以,善与不善,依如来藏而有,而不是以如来藏为体,从如来藏生出来的。为什么如来藏可以为因──依、持、建立,就因为是常住不变的。尽管 轮回诸趣,解脱涅槃,如来藏是常住不变的,为这一切所依止的。有了常住不变的,那些听说无常无我,而怕轮回与解脱无着落的,也就可安心了。如来藏为依止 因,可以举例解说。如太阳,乌云,依止虚空而有,与虚空不相离。但太阳与乌云,并不是以虚空为体,也决非从虚空生出来的!如来藏为生死涅槃因,也就是这 样。
四、依如来藏成立一切法
1、依如来藏故有生死
如来藏怎样的为不善因?无始以来,就有那些与如来藏不相应的,相离的有为法──阴、界、入,贪、瞋、痴等无边烦恼,都依如来藏而有;如灰尘的依明镜而有一样。有了这些,生死杂染就流转不息了。这些都是依如来藏而有的,所以说:『依如来藏故有生死』。
2、依如来藏故有不思议佛法
怎样为善因呢?无始以来,就有那些与如来藏相应的,不可说异,不可分离的不思议佛法,也依如来藏而有,这就是佛性了。但这与如来藏相应而不异的,为什么不说生,而说依呢?
第 一,这是无为法,不可以说生。还有,如有漏种子,在阿赖耶识中,是不可说有别异的。但只能说从赖耶中的有漏种子,生有漏现行,不能说从阿赖耶识生。如说一 切从阿赖耶识生,就有一因多果的过失了。所以说不异不离,也不能就说是一。同样的,众生本具的,能为无漏清净德性因的,与如来藏不能说有别异的,也只能说 『依如来藏』,为依、为持、为建立。
总之,佛是说有『常住不变』的如来藏,为善与不善所依,而一切法都能成立。
壬二∶ 无始习所熏,名为阿赖耶。由此有生死,及涅盘证得。
佛说如来藏,主要是以常住不变,自性清净的法体,作为生死与涅盘的所依。如来藏在阴界入中,也就是在众生身心中,所以如来藏说,不一定与唯识的阿赖耶识相结合。但是,众生是一切由心的;阿赖耶识是所知依的根本识,所以自然地形成∶依如来藏而有阿赖耶识,依阿赖耶识而有一切法的思想体系 。自性清净的如来藏,在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一切法的根本或中心)深处,所以到了《胜 经》,如来藏也就被称做『自性清净心』,与心性本净说相合,展开了真心论的思想系。但这是真实心,是核心,心髓的心,切勿误作一般的心。
《阿毗达磨大乘经》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盘证得』。界,是如来藏,也是阿赖耶识。这里面的联络是∶如来藏是自性清净的,但「无始」以来,就为虚妄杂染的戏论「习」气「所熏」染,这就「名为阿赖耶」识。这如太空而为浮云所蔽,成为不明净的空界一样。所以分析阿赖耶识的内容,有真相(如来藏)与业相(戏论熏习),这二者的和合,就是阿赖耶。这在无著世亲的唯识学里,是不容易信解的,但这是依如来藏而有的阿赖耶识呀!「由此」阿赖耶识的杂染种子──不离如来藏真相的业相,就「有生死」流转的诸趣。如来藏常住不变,不离生死,所以也可说如来藏流转诸趣。这正像虚空的随方器而方,随圆器而圆一样。同时,由於阿赖耶识真相
] ──如来藏,有不离不异的清净性;这不是阿赖耶识所摄,而是法界所摄的(唯识宗的无漏种子,也这样说,与经义相合;但说是有为生灭,就与经相违)。所以能厌生死,欣涅盘;能发心修行,破烦恼而有「涅盘」的「证得」。如彻底离一切妄染,成就一切清净功德,那就是如来藏出缠,名为法身,也不再叫做阿赖耶识了。
虚妄唯识与真常唯心二系,是适应不同的根性,开示不同的教说。但时间是前後相近,同以实有法为依而立一切法,同以心识为中心,所以又时常起著相互的影响。
快读快记;其它版本精进随喜复习:-
壬二、
无始习所熏,名为阿赖耶。
壬三、迷
由此有生死,及涅槃证得。
一、如来藏→阿赖耶识→一切法
1、佛说如来藏,主要是以常住不变,自性清净的法体,作为生死与涅槃的所依。
2、如来藏在阴、界、入中,也就是在众生身心中,所以如来藏说,不一定与唯识的阿赖耶识相结合。
3、但是,众生是一切由心的;阿赖耶识是所知依的根本识,所以自然地形成:依如来藏而有阿赖耶识,依阿赖耶识而有一切法的思想体系。
二、如来藏→自性清净心
1、自性清净的如来藏,在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一切法的根本或中心)深处,所以到了《胜鬘经》,如来藏也就被称做「自性清净心」,与心性本净说相合,展开了真心论的思想
2、但这是真实心,是核心,心髓的心,切勿误作一般的心。
三、依如来藏而有的阿赖耶识
1、《阿毗达磨大乘经》说:『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界,是如来藏,也是阿赖耶识。如来藏是自性清净的,但无始以来,就为虚妄杂染的戏论习气所熏染,这就名为阿赖耶识。这如太空而为浮云所蔽,成为不明净的空界一样。
2、所以分析阿赖耶识的内容,有真相(如来藏)与业相(戏论熏习),这二者的和合,就是阿赖耶。这在无着、世亲的唯识学里,是不容易信解的,但这是依如来藏而有的阿赖耶识呀!
3、由此阿赖耶识的杂染种子──不离如来藏真相的业相,就有生死流转的诸趣。如来藏常住不变,不离生死,所以也可说如来藏流转诸趣。这正像虚空的随方器而方,随圆器而圆一样。
同 时,由于阿赖耶识真相──如来藏,有不离不异的清净性;这不是阿赖耶识所摄,而是法界所摄的(唯识宗的无漏种子,也这样说,与经义相合;但说是有为生灭, 就与经相违)。所以能厌生死,欣涅槃;能发心修行,破烦恼而有「涅槃」的「证得」。如彻底离一切妄染,成就一切清净功德,那就是如来藏出缠,名为法身,也 不再叫做阿赖耶识了。
四、虚妄唯识与真常唯心二系有着相互的影响
1、虚妄唯识与真常唯心二系,是适应不同的根性,开示不同的教说。但时间是前后相近,同以实有法为依而立一切法,同以心识为中心,所以又时常起着相互的影响。
2、「虚妄唯识」与「真常唯心」对心识之看法:
虚妄唯识:以依他起为依,万法为识,识是虚妄的。
真常唯心:以如来藏为依,一切唯心造,心是真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