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严佛学会网页

慧严佛学会网页
游览慧严佛学会网页(请点击上图) - Click here to visit the website of The Mahaprajna Buddhist Society

下图说明:慧严网上佛学*在家学佛*(儿童、乐龄、初、中、高级佛学班)TMBS Online Dharma*Learning Dharma From Home

下图说明:慧严网上佛学*在家学佛*(儿童、乐龄、初、中、高级佛学班)TMBS Online Dharma*Learning Dharma From Home
上图说明:慧严网上佛学*在家学佛*(儿童、乐龄、初、中、高级佛学班)TMBS Online Dharma*Learning Dharma From Home

TMBS Office Address: 11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43 (O) +65 6748 6625(F) +65 6741 9414 Email: info@tmbs.org.sg

欢迎居士们亲临到慧严佛学会报读或旁听佛学课

Devotees are welcome to register as main class student or alternatively attending the class as an observant.

上佛学班的目的

闻思修是学佛的方法,而读佛学班为了闻思佛法以培养正见,正是修行的必要与始终条件

The Objectives of attending Dharma Class:

Devotees should have the Right Understanding and Right Faith of the Dharma. Hence, it is important to attend Dharma Class.

Buddha expound: Attending to the Dharma is the Entrance of the Bodhi Path

Sunday 14 October 2012

通告-2012年10月15日(星期一)- 上课


慧严佛学会 The Mahaprajna Buddhist Society
27届华文佛学班  27th CDC
地点 Venue慧严佛学会(新加坡)TMBS (Singapore)
级别:成佛之道-高级班-Advanced Class

上课时间:-7.30pm-9.30pm

上课内容:-
课本:成佛之道厚宗法师科注本***请看下备注(1)
7.30pm-8.30pm-168页(庚一)-172页(辛一完毕)(下课休息十分钟)
8.40pm-9.30pm-172页(辛二)-175页(辛二完毕)(散会、回家)

成佛之道偈颂 :
般若波罗蜜 最尊最第一 解脱之所依 诸佛所从出
现证由修得 修复由思闻 善友及多闻 实为慧所依


下图说明:白板通告-20121015(星期一)






下图说明:27届期中考试范围(高级班上半年)









27届期中考试范围(高级班上半年)
考试日期:20121126(星期一)
考试时间:-7.30pm-9.30pm
这次考试的偈颂总共有36偈颂:-
A填充暗示
B)问答题暗示

1 耻有所不知 耻有所不能 耻有所不净 回入于大乘(A
2
不忍圣教衰 不忍众生苦 缘起大悲心 趣入于大乘
3
或以信愿入 或智或悲入
4 或依声闻入 或天或人入
5
趣入大乘者 直入或回入 相应诸教法 实说方便说
6
众生有佛性 理性亦行性 初以习成性 次依性成习 以是待修习 一切佛皆成
7 發心名菩萨 眾生之上首 世出世功德 悉由菩萨有(A
8
菩萨之所乘 菩提心相应 慈悲为上首 空慧是方便 依此三要门 善修一切行 一切行皆入 成佛之一乘
9
菩萨之学处 十善行为本 摄为三聚戒 七众所通行
10
退失菩提心 嫉悭与嗔慢 障于利他行 违失大乘戒
11 总摄菩提道 六度与四摄 渐入于诸地 圆满佛功德 A
12
身及诸受用 三世一切善 为利诸众生 无惜而行施
13
下士为己施 中士解脱施 利他一切施 是则名大士
14
财法无畏施 难施殷勤施 闻施心欢喜 胜于寂灭乐
15
或有不应施 自他及所为
16
施以舍心胜 常修于意乐
17 三轮处处著 是施名世間 三轮空相应 出世波羅蜜 B
18 戒断於損他 普施无所畏 A
19
失戒众患本 惡趣亦貧困 持戒三善本 增上決定勝 為他淨尸羅 則入於大乘 A
20
受持淨戒者 如护于浮囊 不輕於毀犯 持犯俱不著
21
摄护于众生 菩萨修忍度 耐怨安受苦 及谛察法忍
22
嗔他有何益 自他增忧苦 嗔火烧善根 忍则五德具
23
施戒及安忍 多为在家说 广聚福资粮 是佛色身因
24 佛说精进度 福智之资粮 无厌心如海 力尽而不止(A
25
推延著世樂,自輕心怯弱
26
满果亦难行 久处于生死 资粮广无边 练心勿退屈
27
怯弱下劣者 希求易行道
28
佛有胜方便 摄护于初心
29
于中殊胜者 往生极乐土 弥陀佛力持 不退于菩提
30
不舍现法乐 而向于菩提 药师大悲愿 东方现净土
31 胜解坚固力 欢喜休息力 能修于四力 精进不为难 B
32
三乘诸胜德 悉由定慧生
33
修习止观者 应先修习止 止成观乃成 次第法如是
34
依住堪能性 能成所作事
35
由灭五过失 勤修八断行
36
懈怠为定障 信勤等对治
读书会资料分享-24/10/2012
督导的分享
考试的读书方法一问答题

先把两题必答题背得很熟;
1)三轮体空是出世施波罗蜜多
2)四力养勤

再读重要的偈颂:
1)由灭五过失,勤修八断行(图表)
2)众生有佛性,理性亦行性,初以习成性,次依性成习,以是待修习,一切佛皆成
3)菩萨之所乘,菩提心相应,慈悲为上首,空慧是方便,依此三要门,善修一切行,一切行皆入成佛之一乘
4)摄护于众生,菩萨修忍度,耐怨安受苦,及谛察法忍

最后再去读剩余的30题偈颂。

祝大家考试100分,加油!
读书会资料分享-26/9/2012 (更新)
督导的考试策略一(供参考用)
六题问答题:
禅定一题 八断行
精进一题 四力养勤
忍辱一题 菩萨修忍度
布施度 出世的施波罗蜜多
大乘通说-发菩提心一题 众生有佛性
第六题自由发挥 菩萨行的三要则
般若(二谛)一题 没考
下图说明:国华师兄笔记(只供参考用)
 


备注(1)下图说明:这就是我们的高级班所用的厚宗法师科注本(原著:印顺法师)



偈颂 般若波罗蜜,最尊最第一!解脱之所依,诸佛所从出。
  
戊八
己一
庚一∶ 般若波罗蜜,最尊最第一!解脱之所依,诸佛所从出。


  以下,说般若波罗蜜多。

  「般若波罗蜜」多,在一切无漏功德中,要算是「最尊」贵,「最第一」了!经中以无边赞叹来赞叹他。到底什麽意义,值得这样的尊敬呢?佛法的无边功德,各有特胜,都可以有值得被尊重的价值。但般若却有一特殊的意义,值得尊重,这就是佛法的根本。般若是凡夫与圣者,世法与出世法的差别所在。所以一切无漏功德,一切三乘圣者,都依般若而有。如经中说∶『欲学声闻 [P335] 地,亦当应闻般若波罗蜜。┅┅欲学辟支佛地,亦当应闻般若波罗蜜。┅┅欲学菩萨地,亦当应闻般若波罗蜜』(48)。总之,没有般若,就没有出世圣者,没有无漏功德。所以佛法超胜於世间法的特质,也就唯是般若了!


  般若是出世圣法的根本依处,所以是三乘「解脱」的「所依」处,三乘圣者都是依般若而解脱生死的。一切「诸佛所从」而「出」生的,也是般若,所以《般若经》称般若为『佛母』。如经中说∶『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这样,般若为二乘圣者的生母,又是佛菩萨的生母,那般若到底是小乘法,大乘法呢?约般若的广义说,也就是专约能生圣法说∶般若是三乘共学的法门。依般若证入空性来说,声闻如毛孔空,菩萨如太虚空,并非质的不同。三兽渡河,惟香象才能彻底(『惟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浅深不同,而同样的契入法性流中。约这个意思说∶三乘的观慧,可以有方便浅深不同,而根本特质是不许差别的。然约般若的深义说,如与国王和合而生王子,『母以子贵』,也就与生育常人不同。依此,般若是与菩提心相应,大悲为上首的般若;是五度所庄严的般若;是能摄导一切功德而趣向佛道的般若。这样,『般若┅┅但属菩萨』;『能生诸佛』。般若现证法性空,不但不会如二乘那样的趣入空寂,反而是方便善巧,成为一切功德的摄导者,成为一切波罗蜜多的总相。不论约那一方面说,般若决定是出世圣法的特质,非布施,禅定等所及,而为了生死与成佛的必修法门!

快读快记;其它版本精进随喜复习:-

戊八、慧度
己一、总叙般若
庚一、赞叹功德
般若波罗蜜,最尊最第一!解脱之所依,诸佛所从出。
一、般若值得尊敬的理由
  1、般若是佛法的根本。
  2、般若是凡夫与圣者,世法与出世法的差别所在。所以一切无漏功德,一切三乘圣者,都依般若而有。如经中说:『欲学声闻地,亦当应闻般若波罗蜜。……欲学辟支佛地,亦当应闻般若波罗蜜。……欲学菩萨地,亦当应闻般若波罗蜜』
  3、唯是般若显示佛法超胜于世间法的特质。
二、般若是出世圣法的根本依处
  1、三乘解脱的所依处,三乘圣者都是依般若而解脱生死的。
  2、一切诸佛所从而出生的,也是般若,所以《般若经》称般若为「佛母」。如经中说:「般若波罗蜜能生诸佛」。「智度菩萨母,方便以为父」。
三、般若为三乘圣者的生母,那般若到底是小乘法,大乘法呢?
  1、约般若的广义说
约般若的广义说,也就是专约能生圣法说:般若是三乘共学的法门。
依般若证入空性来说,声闻如毛孔空,菩萨如太虚空,并非质的不同。三兽(兔、马、象)渡河,唯香象才能彻底(『唯佛与佛,乃能究竟诸法实相』);浅深不同,而同样的契入法性流中。约这个意思说:三乘的观慧,可以有方便浅深不同,而根本特质是不许差别的。
2、然约般若的深义说
然约般若的深义说,如与国王和合而生王子,『母以子贵』,也就与生育常人不同。依此,般若是与菩提心相应,大悲为上首的般若;是五度所庄严的般若;是能摄导一切功德而趣向佛道的般若。这样,「般若……但属菩萨」;「能生诸佛」。
般若现证法性空,不但不会如二乘那样的趣入空寂,反而是方便善巧,成为一切功德的摄导者,成为一切波罗蜜多的总相。
不论约那一方面说,般若决定是出世圣法的特质,非布施、禅定等所及,而为了生死与成佛的必修法门!



偈颂 现证由修得,修复由思闻;善友及多闻,实为慧所依。

庚二∶ 现证由修得,修复由思闻;善友及多闻,实为慧所依。

  般若,有胜义般若,世俗般若。真实的般若,是由修习所得的「现证」般若──亲切体证的般若。如说∶『般若定(契合而如如不动的意思)实相,甚深极重,智慧轻薄,是故不能称』。要知道,般若本是世间固有的名词,是以简择为性的理智。但现证实相的般若,为世间所从来没有的,当然也就不是世间固有名词所可以称呼的,这要叫做什麽好呢?佛有善巧,使众生依著世间固有的慧性,使他向高深处进展,进展到超越世间理智的──现证实相。这是依简择的慧性所引发来的,所以虽不是世间固有的慧,也就叫做般若了。其实修持而得的真般若,决非世间理智所可比的。佛法的现证,不是脱空而来的,有方便,有因缘,那就是离不了闻思修三慧。现证慧,「由修」所成慧进修而「得」的。修所成慧,是与定相应的观慧。「修」也不是盲目的修习,又要「由思」所成慧,对法义作深刻的思惟抉择,才可以作为观察的所缘。思慧,又要从「闻」所成慧得来。闻是『若从佛闻,若从弟子闻,若从经中闻』。闻思修三慧的详细叙述,就是十法行∶『一、书写;二、供养;三、施他;四、若他诵读,专心谛听;五、自披读;六、受持;七、正为他开演文义;八、讽诵;九、思惟;十、修习』。佛法都要依佛菩萨的开示而修习,也就是三慧的修学过程;特别是般若,非从闻思修入手不可!综合起来,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三种般若∶现证慧是实相般若,是胜义般若。修思慧是观照般若。思闻慧是文字般若(思慧是依文的,也可不依文的)。闻思修是世俗般若,因为可为胜义般若的因缘,因中说果,也就假名为般若了。修学般若,所以般若经论,为闻思对象,也是必要的资粮了。修学般若的初方便,是闻思,所以亲近「善友,及多闻」熏习,是必要而不可缺的,「实为」修学「慧所依」止的。


  这有二点应注意∶一、多闻,并非广识名相而已。依声闻法,闻无常无我是多闻,所以说∶『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大乘法中,多闻是闻空性不生不灭,如《楞伽经》等说。所以能通达实义的,才是多闻的善知识。二、在十法行中,闻只是听闻,读诵,解说等,也就是依文达义。所以如以闻慧为对於修习般若无用,是不合佛法的,是会漂流於三藏教典以外的。但是,这虽是必要的,但还是初步的,还要依此而向思修前进!

快读快记;其它版本精进随喜复习:-


庚二、依次修证
现证由修得,修复由思闻;善友及多闻,实为慧所依。
一、般若是世间固有的名词
1、般若,有胜义般若,世俗般若。真实的般若,是由修习所得的「现证」般若──亲切体证的般若。如说:『般若定(契合而如如不动的意思)实相,甚深极重,智慧轻薄,是故不能称』。
2、要知道,般若本是世间固有的名词,是以简择为性的理智。但现证实相的般若,为世间所从来没有的,当然不是世间固有名词所可以称呼的。这要叫做什 么好呢?佛有善巧,使众生依着世间固有的慧性,使他向高深处进展,进展到超越世间理智的──现证实相。这是依简择的慧性所引发来的,所以虽不是世间固有的 慧,也就叫做般若了。其实修持而得的真般若,决非世间理智所可比的。
二、佛法的般若现证慧,由三慧修习而来
  1、佛法的现证,不是脱空而来的,有方便,有因缘,那就是离不了闻、思、修三慧。现证慧,由修所成慧进修而得的。修所成慧,是与定相应的观慧。
2、修也不是盲目的修习,又要由思所成慧,对法义作深刻的思惟抉择,才可以作为观察的所缘。
3、思慧,又要从闻所成慧得来。闻是『若从佛闻,若从弟子闻,若从经中闻』。
三、三慧与十法行的关系
1、闻、思、修三慧的详细叙述,就是十法行:『一、书写,二、供养,三、施他,四、若他诵读,专心谛听; 五、自披读;六、受持;七、正为他开演文义;八、讽诵;九、思惟;十、修习』。佛法都要依佛菩萨的开示而修习,也就是三慧的修学过程;特别是般若, 非从闻、思、修入手不可!
2、综合起来,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三种般若:现证慧是实相般若,是胜义般若。修、思慧是观照般若。思、闻慧是文字般若(思慧是依文的,也可不依文的)。闻、思、修是世俗般若,因为可为胜义般若的因缘,因中说果,也就假名为般若了。
1)书写
2)供养
3)施他
4)专心谛听      闻
5)披读
6)受持
7)为他开演文义       文字般若
8)讽诵
9)思惟────────思           世俗般若
                 观照般若
10)修习───────
              证────实相般若───胜义般若
四、修学般若的资粮
1、修学般若,所以般若经论,为闻、思对象,也是必要的资粮了。修学般若的初方便,是闻、思,所以亲近善友,及多闻熏习,是必要而不可缺的,实为修学慧所依止的。
2、这有二点应注意:
1)多闻,并非广识名相而已。
依声闻法,闻无常无我是多闻,所以说:『若人生百岁,不解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得解了之』。
大乘法中,多闻是闻空性不生不灭,如《楞伽经》等说。
所以能通达实义的,才是多闻的善知识。
2)在十法行中,闻只是听闻,读诵,解说等,也就是依文达义。所以如以闻慧为对于修习般若无用,是不合佛法的,是会漂流于三藏教典以外的。但是,这虽是必要的,但还是初步的,还要依此而向思、修前进!




 

布告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