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严佛学会网页

慧严佛学会网页
游览慧严佛学会网页(请点击上图) - Click here to visit the website of The Mahaprajna Buddhist Society

下图说明:慧严网上佛学*在家学佛*(儿童、乐龄、初、中、高级佛学班)TMBS Online Dharma*Learning Dharma From Home

下图说明:慧严网上佛学*在家学佛*(儿童、乐龄、初、中、高级佛学班)TMBS Online Dharma*Learning Dharma From Home
上图说明:慧严网上佛学*在家学佛*(儿童、乐龄、初、中、高级佛学班)TMBS Online Dharma*Learning Dharma From Home

TMBS Office Address: 11 Lorong 35 Geylang, Singapore 387943 (O) +65 6748 6625(F) +65 6741 9414 Email: info@tmbs.org.sg

欢迎居士们亲临到慧严佛学会报读或旁听佛学课

Devotees are welcome to register as main class student or alternatively attending the class as an observant.

上佛学班的目的

闻思修是学佛的方法,而读佛学班为了闻思佛法以培养正见,正是修行的必要与始终条件

The Objectives of attending Dharma Class:

Devotees should have the Right Understanding and Right Faith of the Dharma. Hence, it is important to attend Dharma Class.

Buddha expound: Attending to the Dharma is the Entrance of the Bodhi Path

Monday 1 October 2012

通告-2012年10月01日(星期一)- 上课


慧严佛学会 The Mahaprajna Buddhist Society
27届华文佛学班  27th CDC
地点 Venue慧严佛学会(新加坡)–TMBS (Singapore)
级别:成佛之道-高级班-Advanced Class

上课时间:-7.30pm-9.30pm

上课内容:-
课本:成佛之道厚宗法师科注本***请看下备注(1)
7.30pm-8.30pm-153页(壬三)-156页(止息完毕)(下课休息十分钟)
8.40pm-9.30pm-156页(壬四)-160页(庚三完毕)(散会、回家)

成佛之道偈颂 :
念佛由意念真佛非像佛 观相而持心 善识於方便(续上星期偈颂)
念息数随止,非风非喘气。
觉了沉与掉,正知不散乱。
为断而作行,切勿随彼转。
灭时正直行,断于功行失。
  

下图说明:白板通告-20121001(星期一)




下图说明:宝师兄正在和同学们讲解如何驱车到班聚会地点
聚餐会 - 6/10/2012 5.30pm          
地点:傅国宝师兄的家          
决定以素食自助餐形式进行,每人收费$10.00



备注(1)下图说明:这就是我们的高级班所用的厚宗法师科注本(原著:印顺法师)






偈颂 :念佛由意念,真佛非像佛;观相而持心,善识於方便。


  系「念 佛」为所缘而修习时,应知这是「由意念」的。一般散心的称名念佛,也还要重在意念,何况缘佛相而修止?在起初,审取佛的相好而修习,切勿因为佛相的不易现 起,现起而不易坚定,就置佛像在前,望著佛像而修习。修止成定,是定中意识,不是属於五识的。所以如眼识取色相而修,就是心『由外门转』,这是怎麽也不会 入定的。要知系念所缘相,是向内摄心的,是由意识所安立的影像,所以止观的所缘相,也叫做『影像』。凡是修止的,都是意识所安立的影像相而使他安住,不但 念佛是这样的。有些修止的,略得安定,前五识相续等流,没有随念及计度分别,就以为无分别定,极为可笑!还有,初学时从石刻的,或木雕的,纸绘的佛像,取 相明了,然後再缘此摄心而修习。但在修时,应觉得所念的是「真佛」,并「非」木石等「佛像」。这才能 [P324] 修 习成就时,佛现前住,放光说法等。如作为佛像而修,就失去这些功德了。总之,「观」佛「相」为境「而持心」令住,应该知道的方便是很多的,所以说∶「善识 於方便」。例如初取佛相而修习时,不必过求细微,能略现佛相大体就得。等到佛相现前,渐渐坚定,如某部分特别明显,就不妨缘此而修。如破竹,能破了初节, 馀节就可迎刃而解。观佛相等也一样,如粗相安住明显了,再观细相;心力愈强,就是《华严经》等所说的佛相,也都有修习成就的可能。所以起初必须专一,切勿 念此念彼,或急求明显,急求细微,反而成为定障。又如佛相是意识现起的影像,随心力而成,所以必须是因果相应的。如缘阿弥陀佛相而释迦佛现前,缘佛相而菩 萨相现,缘立佛而坐佛相现;修的与现起的不一致,都是不相应。切不可跟著现起的境相而住,应该仍依起初修习的所缘相而摄心。

快读快记;其它版本精进随喜复习:-

壬二、别详缘境
癸一、念佛
念佛由意念,真佛非像佛;观相而持心,善识于方便。
一、修止用意念
1、系念佛为所缘而修习时,应知这是由「意念」的。
2、一般散心的称名念佛,也还要重在意念,何况缘佛相而修止?在 起初,审取佛的相好而修习,切勿因为佛相的不易现起,现起而不易坚定,就置佛像在前,望着佛像而修习。修止成定,是定中意识,不是属于五识的。所以如眼识 取色相而修,就是心『由外门转』,这是怎么也不会入定的。要知系念所缘相,是向内摄心的,是由意识所安立的影像,所以止观的所缘相,也叫做『影像』。
3、凡是修止的,都是意识所安立的影像相而使他安住,不但念佛是这样的。有些修止的,略得安定,前五识相续等流,没有「随念」及「计度」分别,就以为无分别定,极为可笑!
4、还有,初学时从石刻的,或木雕的,纸绘的佛像,取相明了,然后再缘此摄心而修习。但在修时,应觉得所念的是「真佛」,并非木石等佛像。这才能修习成就时,佛现前住,放光说法等。如作为佛像而修,就失去这些功德了。
二、善识于方便
1、观佛相为境而持心令住,应该知道的方便是很多的,所以说:善识于方便。
2、例如初取佛相而修习时,不必过求细 微,能略现佛相大体就得。等到佛相现前,渐渐坚定,如某部分特别明显,就不妨缘此而修。如破竹,能破了初节,余节就可迎刃而解。观佛相等也一样,如粗相安 住明显了,再观细相;心力愈强,就是《华严经》等所说的佛相,也都有修习成就的可能。所以起初必须专一,切勿念此念彼,或急求明显,急求细微,反而成为定 障。
3、又如佛相是意识现起的影像,随心力而成,所以必须是因果相应的。如缘阿弥陀佛相而释迦佛现前,缘佛相而菩萨相现,缘立佛而坐佛相现;修的与现起的不一致,都是不相应。切不可跟着现起的境相而住,应该仍依起初修习的所缘相而摄心。





偈颂 念息数随止,非风非喘气。


  以「念息」为方便而修止,也是容易得力的法门。一呼一吸,叫做一息。  息是依缘身心而转的,对身心的粗动或安定,有密切关系,所以安定身心的定学,对修息极为重视。修息的有六门∶数,随,止,观,还,净;但後三者,是依止起观的观法。一、「数」息∶以息为所缘,吸入时,以心引息而下达於脐下;呼出时,心又随息而上,自鼻中呼出。这样的一呼一吸为一息,数入息的不再数出息,数出息的不再数入息。一息一息的默数下去,到十数为止,再从一数起。数息,如念佛的捏念珠一样,使心在息──所缘上转,不致於忘失。初学的如中间忘记了,那就从一数起,以做到一息一息的不加功力,忆念分明为限。二、「随」息∶久久心静了,不再会忘失,就不必再数,只要心随於息,心息相依,随息而上下,觉息遍身等。这样,连记数的散乱,也离去了。三、「止」息∶久久修息渐成,心与息,如形影的不离。忽而心息不动,身心泯然入定,也就是修止成就。凡修息的,以细长为妙,但初学不可勉强,以免伤气。又息须均匀,切勿忽长忽短。佛法的持息,本意在摄心入定,所以不可在身体上著想。修习久了,如少腹充满,发热,或吸气时直达到足跟趾端,或觉脐下气息下达,由尾闾而沿脊髓上升,或气过时,幻觉有光色,音声等── 这都是气息通畅,生理上的自然现象。切勿惊奇夸眩,落入气功及丹道的外道窠臼!又修息以微密匀长为准,所以「非风」相∶息出入时,如风的鼓荡一样,出入有声,那是太粗而要不得的。也「非喘」相∶这虽然出入无声,但不通利(艰涩),如刀刮竹一样,一顿一顿的有形可见。也非「气」相∶虽然通利了,但口鼻仍有气入的感觉。离此风相,喘相,气相,微密匀长,古人形容为『悠悠扬扬』,『若存若亡』,才合於息相的标准。




快读快记;其它版本精进随喜复习:-


癸二、念息
念息数随止,非风非喘气。
一、念息
以「念息」为方便而修止,也是容易得力的法门。一呼一吸,叫做一息。息是依缘身心而转的,对身心的粗动或安定,有密切关系,所以安定身心的定学,对修息极为重视。
二、修息有六门(六妙门)
修息的有六门:数、随、止、观、还、净;但后三者,是依止起观的观法。
1、数息:
以息为所 缘,吸入时,以心引息而下达于脐下;呼出时,心又随息而上,自鼻中呼出。这样的一呼一吸为一息,数入息的不再数出息,数出息的不再数入息。一息一息的默数 下去,到十数为止,再从一数起。数息,如念佛的捏念珠一样,使心在息──所缘上转,不致于忘失。初学的如中间忘记了,那就从一数起,以做到一息一息的不加 功力,忆念分明为限。
2、随息:
久久心静了,不再会忘失,就不必再数,只要心随于息,心息相依,随息而上下,觉息遍身等。这样,连记数的散乱,也离去了。
3、止息:
久久修息渐成,心与息,如形影的不离。忽而心息不动,身心泯然入定,也就是修止成就。
三、修持息念自然生起的现象
1、凡修息的,以细长为妙,但初学不可勉强,以免伤气。又息须均匀,切勿忽长忽短。
2、佛法的持息,本意在摄心入定,所以不可在身体上着想。修习久了,如少腹充满,发热,或吸气时直达到足跟趾端,或觉脐下气息下达,由尾闾而沿脊髓上升,或气过时,幻觉有光色,音声等── 这都是气息通畅,生理上的自然现象。切勿惊奇夸眩,落入气功及丹道的外道窠臼!
四、修持息念应避免的现象
又修息以微密匀长为准,所以
1、非风相:息出入时,如风的鼓荡一样,出入有声,那是太粗而要不得的。
2、非喘相:这虽然出入无声,但不通利(艰濇),如刀刮竹一样,一顿一顿的有形可见。
3、非气相:虽然通利了,但口鼻仍有气入的感觉。
离此风相,喘相,气相,微密匀长,古人形容为『悠悠扬扬』,『若存若亡』,才合于息相的标准。




偈颂 觉了沈与掉,正知不散乱。

  以正念摄心,达到了安住所缘的阶段,那就要以正知来灭除『 沈与掉举』的过失了。掉举是贪分,是染著可爱境,心不自在,引起心的外散。 沈是痴分,是身心沈重,引起摄心所缘的力量低弱,不大明显。初修时,妄想纷飞,或者 沈暗昧,与修止全不相应的重大过失,容易觉知,不是这里所说的。这里所要说的是∶念既安住所缘了,应「觉了」微细的 「沈与掉」举。如不能觉了,或误以为定力安稳,那就会停滞而不再进步;日子一久,反而会退落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如在修习中,觉得影像不安定,不明显,或觉得心力低弱,不能猛进,这就是微细沈掉存在的明证。这只要正念安住,相续忆念,绵密的照顾,就能生起「正知」,知道沈掉已生起了,或要起来了,能使心「不」向「散乱」流去。


快读快记;其它版本精进随喜复习:-

庚三、治惛掉
觉了沉与掉,正知不散乱。
一、以正知来觉了惛沉与掉举
以「正念」摄心,达到了安住所缘的阶段,那就要以「正知」来灭除『惛沉与掉举』的过失了。
掉举:是贪分,是染着可爱境,心不自在,引起心的外散。
惛沉:是痴分,是身心沉重,引起摄心所缘的力量低弱,不大明显。
二、修止必须觉了微细的惛沉与掉举
1、初修时,妄想纷飞,或者惛沉暗昧,与修止全不相应的重大过失,容易觉知,不是这里所说的。这里所要说的是:念既安住所缘了,应觉了微细的惛沉与掉举。如不能觉了,或误以为定力安稳,那就会停滞而不再进步;日子一久,反而会退落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
2、如在修习中,觉得影像不安定,不明显,或觉得心力低弱,不能猛进,这就是微细沉、掉存在的明证。这只要「正念」安住,相续忆念,绵密的照顾,就能生起「正知」,知道沉、掉已生起了,或(*将)要起来了,能使心不向散乱流去。



偈颂 为断而作行,切勿随彼转。


  觉了到微细的 沈与掉举,假使由他去,或因沈掉过失的深重,不容易遣除,就不设法对治。这种『不作行』的过失,要以思来对治他,才能达到灭除沈掉的目的。思,是推动心心所而使有所作为的,所以这就是「为」了「断」除沈掉,「而」以思来「作行」;「切勿随彼」沈掉等流或增长下去。要怎样的作行呢?如沈掉不太严重的,那末沈相现前,就举心而使他明了有力;或修观察。如掉相现前,那就下心而使他舒缓;或专修安住。所以在修止的过程中,举心或下心,止修或观修,有随心的情况而应用,以达平衡中正的必要。这如骑马的,马向左就拉他向右,马向右就拉他向左,总以使马向中驰去为标准。但沈掉严重的,不容易遣除,就应该修特别的对治。如沈没重的,修光明想,或修菩提心等可欣喜的功德相。如掉举重的,应修无常等可厌患相。等沈掉息去,再依本来所修的,安住所缘而进修。

快读快记;其它版本精进随喜复习:-
庚四、治不作行
为断而作行,切勿随彼转。
一、以「思」对治「不作行」
1、觉了到微细的惛沉与掉举,假使由他去,或因沉、掉过失的深重,不容易遣除,就不设法对治。这种『不作行』的过失,要以「思」来对治他,才能达到灭除沉、掉的目的。
2、思,是推动心心所而使有所作为的,所以这就是为了断除沉、掉,而以思来作行;切勿随彼沉、掉等流或增长下去。
二、要怎样的作行呢?
1、沉、掉不太严重的,
沉相现前,就举心而使他明了有力;或修观察。
掉相现前,那就下心而使他舒缓;或专修安住。
所以在修止的过程中,举心或下心,止修或观修,有随心的情况而应用,以达平衡中正的必要。这如骑马的,马向左就拉他向右,马向右就拉他向左,总以使马向中驰去为标准。
2、沉、掉严重的,
不容易遣除,就应该修特别的对治。如:
沈没重的,修光明想,或修菩提心等可欣喜的功德相。
掉举重的,应修无常等可厌患相。
等沉、掉息去,再依本来所修的,安住所缘而进修。



偈颂 灭时正直行,断於功行失。
 
庚五∶ 灭时正直行,断於功行失。

  如修习到沈掉息「灭」了,心就能平等正直。那「时」,就应该不太努力,让心平等「正直」而「行」就得了,这叫做舍。舍时不加功用,让心在平等正直的情况下自由进行,这就能「断於功行」的过「失」。这如骑马的,如马不偏向左,不偏向右,就应放宽缰绳,让他蓦直的向前去。这时候,如依旧把马缰拉得紧紧的,马反会因不适意而走向两边去。修止的也如此,如心已平等安住,还是为了防护沈掉而『作行』,结果反而使心散乱了。所以到这阶段,应修舍,舒缓功用。这是第八断行的舍,能灭第五过失的作行。能这样,心就快要得定了!


快读快记;其它版本精进随喜复习:-
庚五、治作行
灭时正直行,断于功行失。
一、沉、掉息灭的状况
如修习到沉掉息灭了,心就能平等正直。那时,就应该不太努力,让心平等正直而行就得了,这叫做舍。
二、「舍」能灭「作行」的过失
1、舍时不加功用,让心在平等正直的情况下自由进行,这就能断于功行的过失。
这如骑马的,如马不偏向左,不偏向右,就应放宽缰绳,让他蓦直的向前去。这时候,如依旧把马缰拉得紧紧的,马反会因不适意而走向两边去。
修止的也如此,如心已平等安住,还是为了防护沉、掉而『作行』,结果反而使心散乱了。
2、所以到这阶段,应修舍,舒缓功用。这是第八断行的舍,能灭第五过失的作行。能这样,心就快要得定了!
         ──不苦不乐受。(三受之一)
    无量舍──舍无量心。(四无量心之一)
      
  ──不加功用、任运而转。
     
(此处以舍对治作行之「舍」为「行舍」)

布告栏